內蒙古今年將新增1000個村(嘎查)通公路
2009-7-2 14: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公路修到家門口,汽車開到田地頭。通村公路建成后,我家種的那幾畝經濟作物就可以賣上好價錢了。”內蒙古扎蘭屯市達斡爾鄉滿都村村民朝魯巴根這幾天參加了通村公路的修建,雖然累了點,但心里很高興。
據了解,今年內蒙古用于全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的資金將達95億元,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1.6429萬公里,新增60個鄉鎮(蘇木)通瀝青(水泥)路、1000個村(嘎查)通公路,這一工程被列為自治區今年“十大民生工程”的第一位。
“十一五”末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
近年來,內蒙古有關部門加大了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各地通過“農民投工投勞集一塊、政府給予補貼資金補貼一塊、交通部門設備和技術等支持一塊”的方式,開展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農村牧區公路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截至2008年年底,全區農村牧區公路通車里程約14萬公里,其中瀝青(水泥)路2.8萬公里、砂石路11萬公里。全區1235個鄉鎮(蘇木)已有1143個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92.6%;1.2306萬個建制村(嘎查)已有9274個通公路,通達率達75.4%。
然而,內蒙古地廣人稀,地質地貌復雜,農牧民居住分散,多數鄉村之間距離很遠,公路修建面廣、線長,目前的公路狀況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公路建設的意見》明確,到“十一五”末,實現全區所有鄉鎮(蘇木)通瀝青(水泥)路,所有村(嘎查)通公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自治區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兩億元,專項用于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和養護。從2007年開始,這一補貼數額增加到了每年5億元。
交通規劃建設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相結合
按照規劃,內蒙古還有16%的鄉鎮沒有通瀝青(水泥)路,26.4%和74.4%的建制村沒有通公路和瀝青(水泥)路。2009年,面對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項目多、任務重的狀況,內蒙古堅持從實際出發,對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實施重點攻堅,通過交通規劃建設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相結合,圍繞自治區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鄉鎮、農業園區、養殖園區,大力搞好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方便出行和農牧業運輸,并確定繼續采取“以獎代投”的政策,按照“多建多補、少建少補、誰積極就優先支持誰”的激勵政策,堅持農牧民自愿,堅持因地制宜,堅持質量實用優先,堅持建管養運一體,加大對地方農村牧區公路的建設支持力度。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公路建設的意見》有關規定,各旗縣(區)人民政府是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將發揮建設主體作用;列入計劃的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資金,由自治區交通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加大國家補貼力度,不足部分由盟市、旗縣和蘇木鄉鎮三級政府通過自籌和農牧民投工投勞解決。此外,自治區還鼓勵農村牧區受益單位和群眾自愿出資,鼓勵利用冠名權、路邊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方式籌集社會資金投資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鼓勵單位和個人捐款支持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鼓勵通過全民義務植樹對農村牧區公路兩側進行綠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