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連市道路交通管理10件實事
2009-7-2 14: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推進中心城區道橋建設改造。完成東聯路建設工程;擴建東北路立交橋1.3公里,由雙向4、3、2車道拓寬為雙向5、4、4車道;延伸擴建解放廣場立交橋0.92公里,由雙向2車道拓寬為雙向4車道,至漢陽街落地;拓寬改造勝利路西段(市場街至勝星橋)3公里,由雙向4車道拓寬為雙向6車道;拓寬改造太原街2.1公里,由雙向4車道拓寬為雙向6車道;拓寬改造凌水路1.3公里,由雙向2車道拓寬為雙向4車道;開通星辰街 1.1公里;建設西北路綠波小區人行天橋和五惠路、中山路(大同街)地下人行通道(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市財政局)。旅順口區斯大林路、五一路、九三路、水師營新區道路實施綜合改造(責任單位:旅順口區政府)。開發區翻新改造10條城區道路,新建8條城區道路方磚步道(責任單位:開發區管委會)。
二、加快公路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全市濱海大道建設工程652公里;開工建設金七線二期工程19.4公里、錦雙線二期工程9.67公里;續建改造石北線2.5公里,蓋亮線南延4.7公里,旅順北路、郭水路公鐵立交;新建農村公路200公里(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各區市縣政府)。開發區更換振興路后鹽跨線橋護欄,加固楊樹橋(責任單位:開發區管委會)。莊河市延伸新華路2.2公里、建設大街至東大河1.1公里、前程大街至九頂梅花山1.9公里;新建向陽路至迎賓大街0.65公里(責任單位:莊河市政府)。
三、推進停車場設置建設,緩解停車難問題。在市內四區、高新園區、開發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17處停車場(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政府,高新園區、開發區管委會)。新建旅順新港交通樞紐地下停車場,面積1.2萬平方米(責任單位:
旅順口區政府)。新建金州區東山路停車場,占地面積0.38萬平方米(責任單位:金州區政府)。
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水準。市區新增交通信號燈、警示燈各10處;增設闖紅燈自動記錄設備25處;施劃110條主要路街交通標線(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旅順口區增設5處交通信號燈、24處電子監控自拍系統(責任單位:旅順口區政府)。金州區新增8處交通信號燈,更新改造8處電子拍照;新增210面道路交通標志,施劃0.56萬平方米道路交通標線(責任單位:金州區政府)。開發區新增10處交通信號燈,更換9處LED交通信號燈,新增36處電子監控設備;施劃熱熔交通標線11.6萬平方米、常溫交通標線1.05萬平方米(責任單位:
開發區管委會)。瓦房店市城區增設懸臂式交通信號燈2處,增設4處電子拍照,更換10處交通信號燈;增設中心崗至康復崗封閉式護欄300米;施劃熱溶交通標線2萬平方米(責任單位:瓦房店市政府)。
五、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科技研發與應用。拓展信號燈綠波控制系統功能,完善交通誘導系統,研發誘導信息的短信息分區域發布系統,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大非現場執法力度;恢復使用執勤車輛GPS定位系統,擴展使用范圍,配合電子地圖和勤務編碼定位,實現警力布控的規范化、可視化(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六、提升公共交通優先功能,提供交通出行便利。優化公交線網,新開辟1條公交線路,延長3條公交線路,延時4條公交線路,規劃建設公交樞紐站和BRT快速公交線路停車場(責任單位:市交通局)。開工建設城市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工程(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財政局)。建設大連河口至旅順新港旅順南線快速軌道交通(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旅順口區政府)。建設旅順新港綜合性交通樞紐站,總面積4.95萬平方米(責任單位:旅順口區政府)。動工新建金州客運中心,占地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責任單位:金州區政府)。開發區新建4處公交港灣式停靠站(責任單位:開發區管委會)。普蘭店市新建海皮公路港灣式車站10處(責任單位:普蘭店市政府)。
七、全面強化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源頭管理。大力推進市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落實,建立《大連市道路交通安全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加強8種重點車輛和駕駛人交通安全監管和責任認證(責任單位:市公安局)。重載專業運輸貨車安裝使用汽車GPS(全球定位系統)設備力爭達到60%;建立和完善對重點運輸車輛GPS動態管理、重點車輛承運人責任保險保障和道路交通事故及安全隱患責任倒查的聯動監管體系(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大連保監局)。
八、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措施。建立車輛遠程識別系統,全面實現交通違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與車輛保險信息共享。嚴厲打擊假牌套牌非法營運和車輛保險詐騙犯罪行為,提高各財險公司落實《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的效能;籌建交通事故車輛定損中心(責任單位:大連保監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
九、推進農村地區交通安全管理。采取試點方式規范農村校車運營管理,逐步解決農村中小學校車問題,確保農村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按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由當地政府落實現有運營校車的補貼政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縣政府)。建立甘井子、旅順口、金州、普蘭店、瓦房店、莊河、長海等7個移動式農業機械安全檢測線;對全市所有納入牌證管理的農業機械粘貼車身反光標識;對1萬名農機駕駛員進行安全操作培訓(責任單位:市農委)。
十、加強突發事件預警聯動機制。公安、交通、城建、氣象、廣電、衛生和駐軍等單位要進一步強化聯動機制,強化雨、雪、霧惡劣天氣和重大突發事件的交通管制措施,提高快速處置道路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城建局、市氣象局、市廣電局、市衛生局、大連軍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