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經貿發展論壇解剖重大問題
2009-7-18 13: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7月17日上午,第三屆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在呼和浩特市開幕,隨即,民族地區經貿發展論壇作為本次民交會的主要活動隆重舉行。該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主辦。該論壇圍繞呼和浩特市作為民族地區,如何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如何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怎樣發展民族地區商貿物流業等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裴長洪博士、荊林波博士、宋則教授以及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杭栓柱主任、呼和浩特市市長助理劉敏展開全面深入的討論分析。
裴長洪:搞活商貿流通應對危機
裴長洪博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國際貿易與投資、金融與服務經濟領域的研究,在2003年2月至2004年9月曾經掛職杭州市副市長,分管經濟體制改革、政府法制、外事以及政府金融工作。裴長洪博士提出,搞活商貿流通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措施。他認為,中國內需市場很大,問題是要搞活流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臺大量的投資計劃,必將購買大量物品,這是最大的市場。2008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7萬億,2009年可能接近22萬億,這就是最大的市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達到11.5萬億。流通連接生產與消費,流通不搞活,生產庫存盤不活,消費政策也難以落實。目前我國物流業整體效率低,社會化物流需求和專業化供給能力不足。2008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18.3%,只比2000年下降1.1個百分點,高于發達國家1倍左右;工業商業企業平均庫存周轉時間為發達國家2~3倍。2007年底,全國批準登記的物流企業5.2萬家,實際上參與某些環節物流業務的企業10萬家,但達到國家標準1A到5A級企業僅370家。普遍難以進入供應物流和生產物流,而是停留在運輸與倉儲環節的惡性競爭。
荊林波:我國面臨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
荊林波博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信息服務與電子商務研究室主任、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中心主任。他首先從我國國內消費需求總量增長加速、消費率偏低并呈現下降趨勢、消費品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開拓農村市場效果不佳等方面對國內消費情況作了詳盡的分析,提出我國面臨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他認為在實現中國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好以下三個關鍵問題:1.解決城鄉消費失衡的問題;2.解決政府收入支出的合理性問題;3.解決消費者的消費差異問題。結合內蒙古的實際情況,他提出了8條建議:1.就是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消費問題;2.服務業與工業的平等地位,體現在水價、電價、流轉稅、刷卡、集中采購等環節;3.提升地區品牌的影響,做好市場的細分和界定,要引領品牌企業,提高其附加值;4.引導消費帶動產業聯動;5.做好連鎖通道;6.打造城市綜合體;7.我們應該注重網絡銷售對消費的影響;8.提供綜合化的消費服務。
宋則:擴大商貿物流服務業的影響力
宋則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貿易與經濟研究所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宋則教授指出,內蒙古作為中國西部的民族地區之一,資源能源優勢和生態環保價值應該說是與日俱增,內蒙古完全可以通過發揮商貿物流服務業的影響力,依托工業化和市場化、商業化的定單機制,優化結構,緩解產能過剩,擠壓庫存,減少產業結構性損失。宋則教授還提出,商貿物流業也是傳統的就業渠道,也是最具后續潛質的主要重點領域,目前國內貿易行業從業人員超過8000萬,批發、零售、餐飲業就業人員僅次于制造業,農村轉移的農民有40%被流通服務業吸納。物流業每增加一個點,就會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物流業可以吸納很多人就業,它的繁榮會增加其他產業的就業效應。
杭拴柱:經濟發展中存在4個問題
杭拴柱是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首先通過從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內蒙古的經濟運行情況,向到會人士表示,內蒙古已經度過了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時刻,目前經濟的發展處于回穩的態勢。隨后,他從需求的角度來闡述了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四個問題:1.現在的投資增長速度是在逐月下滑;2.目前投資增長是靠政府的投資來拉動的;3.應該重視消費需求;4.需要改善消費環境。
劉敏:“一核雙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劉敏是呼和浩特市市長助理、呼和浩特市發改委主任。他對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呼和浩特市如何拉動內需進行了講解。首先,他從呼和浩特市圍繞“一核雙圈”總目標,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力度,介紹了首府打造“一核雙圈”是為了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制定的,目的是把周邊農業旗縣納入中心城市一體化發展戰略,使城市集中度更高一些,貢獻率更大一些。“一核”改變市區范圍內的城市核心區;“雙圈”就是以五個旗縣所在地為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和城鎮圈。其次,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重振“中國乳都”品牌,培育壯大特色支柱產業;把太陽能光伏產業和風力發電機制造企業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延長產業鏈,培育產業群,力爭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為“中國新能源之都”。第三,發揮中心城市優勢,做大做強首府現代服務業,從旅游、物流、金融保險、房地產方面深挖擴大內需潛力。第四,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既改善了民生,又刺激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