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計劃給限制進口美國貨的國家施加壓力
2009-7-17 14: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了在美國重振對自由貿易的支持,奧巴馬政府計劃給其它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的進口,但不會太過強硬,以免引起保護主義浪潮。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日前接受采訪時稱,為了拯救貿易,需要更真誠地同那些認為未從中得到好處的人打交道;應該對執行更加認真。
柯克16日計劃前往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廠商Mon Valley Works,告訴鋼鐵工人們,美國將開始對其規定和其他做法限制了美國農產品和工業品出口的國家進行定期審查。舉例來講,在農產品方面,美國將瞄準出于健康考慮而設置的、但被華盛頓視為偽規定的進口限制,比如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而對美國豬肉產品設置的禁令。
美國將主要依賴讓各國感到尷尬進而改變政策,而不是直接威脅實施關稅或其他商業懲罰。美國可能會決定將部分爭議提交給世界貿易組織(WTO),不過世界貿易組織對案件做出裁決可能會花數年時間。
白宮經濟政策制定者們稱,他們需要啟動貿易,以抗擊全球衰退。不過他們承認,在國內幾乎沒有什么政治上的回旋余地。奧巴馬總統希望贏得三樁自由貿易協議的獲批,并在2010年底前完成一樁全球貿易協議的談判。柯克16日計劃公布的動議可能會緩解公眾的懷疑,安撫工會盟友,增大這些交易在國會獲批的可能。
全球范圍來看,貿易在繼續收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5日公布稱,OECD 30個成員國一季度出口額季比下滑13.4%,進口額下滑15.2%。
提振貿易可能會幫助重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前景。柯克稱,隨著美國的伙伴被迫兌現開放市場的承諾,這項動議將轉化為就業崗位。他稱,這在他們整體經濟戰略中有著真正的實際價值。
柯克希望擴大美國對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年度審查,并在農產品和工業品限制上撰寫出類似的報告。通過“點名讓其他國家感到羞愧”的做法,美國試圖營造可能推動改變的壓力。很多發展中國家擔心,被放到觀察名單上可能會限制外國投資。 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舉例來講,盡管美國多年來一直敦促北京打擊盜版,盜版軟件和影片在中國各地仍可以買到。不過,自由貿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貿易專家豪夫鮑爾(Gary Hufbauer)認為,世界貿易組織1994年實施保護專利和版權的正式協議要歸功于美國的施壓。
美國的任何措施還必將引起國外的反應。很多貿易伙伴可能會開始列舉美國對工業品和農產品進口的限制,并敦促取消這類限制,比如美國的巨額農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