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目前的復蘇是可持續的嗎?
2009-7-16 23: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 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后,業界和學界發生了一場“中國經濟是否復蘇”的大討論。三個月過去后,隨著各項數據逐漸回升,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企穩復蘇基本成為了共識。但是爭論仍在繼續,“中國經濟目前的復蘇是否是可持續的”成為了新的話題。
新華網
主動應對經濟危機中國經濟的復蘇是可持續的
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經濟學教授樊綱近日表示,中國經濟的復蘇是可持續的。
樊綱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調整比較早,我們從2007年第四季各方面調整就發生了,在金融風暴沒來的時候,雷曼兄弟破產之前,我們中國經濟已經在調整了。
第二是因我們很多是主動的調整,不是被動的調整,因此泡沫不是很大,因此現在的經濟的恢復是有基礎的,所以中國的復蘇是可持續的。
中國證券報
經濟復蘇可以持續出口或明年恢復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市場主席李晶表示,在未來內需啟動、房地產投資明顯增加等多個因素的帶動下,中國經濟復蘇可以持續。
她解釋說,終端需求旺盛使得去庫存化加快,企業將被市場“逼迫”著生產,進而推動經濟復蘇。但企業利潤實質性好轉要到2010年才能體現。今年一二季度,中國經濟已處反彈過程中,今年GDP增長可以達到8%。上半年,PPI和CPI都是負數,顯示經濟在通縮時期,下半年PPI和CPI都會是正數。
李晶表示,在出口下降、全球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中國拉動內需效果顯著。李晶還認為,房地產市場剛剛恢復幾個月,目前還沒有進入泡沫時期。近幾周來,一些大型房地產商積極買地,買地之后就要建新房,建新房就會拉動一系列的產業,包括水泥、鋼鐵、建筑、裝修、家電等。
人民網
回暖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難以可持續復蘇
今年以來,中國的宏觀經濟出現某種程度的回暖,主要原因是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其次是國有部門的投資激增,以及配合投資的天量銀行信貸投放。
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回暖是暫時的,難以轉化為可持續的復蘇。雖然經過去年四季度的劇烈下調,庫存周期有可能已進入了上行階段,但另一個更大的周期——投資的調整才剛剛開始。當外部需求的大潮退去時,國內過剩產能便水落石出,多年來的高投資之所以沒有造成嚴重供給過剩,是由于海外市場吸收了國內市場容納不下的產品。如何消化過剩產能?目前,我們看到的對策都是更多的投資。新的投資需求短期內可使已有過剩產能得到利用,但日后將形成更多的過剩產能。試圖以新泡沫挽救舊泡沫,結果是更大的泡沫,飲鴆止渴,只能推遲但無法避免泡沫的最終破滅。
投資拉動內需的效果甚至短期內都有頗多疑問,政府和國有部門的投資能否保持今年前四個月的勢頭?即使回答是肯定的,這能否帶動民營部門的投資?國有部門可以在政府的號令下啟動效益低下的投資項目,但在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為什么要跟進呢?另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銀行信貸,貸款還能像一季度那樣,平均每月新增1.5萬億元嗎?4月新增貸款已回落至6000億元,缺少了銀行支持,投資還有可能繼續高增長嗎?
經濟參考報
經濟內生的增長動力脆弱中國經濟回暖存疑
盡管經濟反彈得到人們的共識,但是否說明經濟已經復蘇則莫衷一是。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就認為,迄今為止仍未形成穩定復蘇的趨勢。
他說,當前促成經濟反彈的主導力量來自存貨調整和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需求面依賴外部經濟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觀,而外部環境低迷不振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還在持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經營困難還在延續,社會投資增長乏力,經濟內生的增長動力非常脆弱,經濟實現持續增長的困難較大。
尤其是中國將要面臨“去產能化”階段。按祝寶良估計,我國工業的總體產能利用率水平目前只有60%左右,閑置產能又無法完全轉向內需,也需要國際經濟環境的好轉。所以他判斷,如果這一輪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低迷可能要延續3年以上的話,那么我國去產能化也需要3年左右,經濟相對低迷階段的時間大概也要持續3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