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貿企業營銷模式變化看發展路徑
2009-7-15 22: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鋼材從完全由國家統一計劃分配,開始進入市場,直接由市場調配,鋼鐵貿易企業隨之而出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舞臺上,經歷了從萌芽、生長、發展期,其營銷模式也發生變化,印證了中國鋼貿企業的發展歷程。
1979年10月,上海生產資料交易市場正式宣告成立。這是上海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從事鋼材等工業生產資料買賣的交易市場。其市場的性質:為物資企業及大中型和各層次的生產、流通企業提供通暢的生產資料供銷渠道的一個交易場所;市場嚴格按照管理者與經營者分離的原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交易市場。市場以服務為宗旨,開展市場調節,廣開商品流通渠道,加強地區間物資交易,促進供需雙方直接見面,為上海市內外物資部門、生產企業提供信息等服務。
上海生產資料交易市場成立,為鋼鐵貿易提供統一的交易場所,標志著鋼材進入實質性的市場流通階段。到90年代,鋼鐵貿易商數量快速增長,貿易量大幅增大。此時,國內的鋼材現貨市場交易誕生,并迅速發展;而外資的引進,開始搶灘中國鋼鐵物流市場,鋼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進入21世紀,鋼鐵電子交易市場的誕生,為鋼鐵貿易商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而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的蓬勃發展,提供從加工到物流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由此,鋼材市場從簡單提供交易市場向提供信息、物流及融資服務的綜合服務商演變。
鋼鐵商的營銷模式隨著鋼材市場的日趨完善和漸漸成熟,也發生了變化。在不同的市場階段,鋼貿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不同、具備的企業資源和能力不同,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銷模式。
階段一,"搬磚頭"。鋼貿企業處于發展初期,大多經營同一產品,從產品的角度看,沒有區別,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有限,推廣作用有限,只是從上家購進鋼材,加價后賣給下家,賺取銷售差價。在這個階段,上下游缺乏共同合作基礎,業務關系松散,不穩定,一切都圍繞價格這條主線。
階段二,協議戶。鋼貿商度過了"搬磚頭"的初級貿易發展階段,逐漸成為區域內的主力或者輻射全國和海外市場的時候,這時的渠道成為鋼貿流通企業的首要任務,此時的鋼貿流通企業必定要依靠二、三級市場渠道網絡的支持,實現多渠道聯動與協同分銷。在這個階段,鋼貿企業的經營風險得到控制,獲得了相對穩定的業務與客戶。
階段三,專業化。隨著鋼材市場激烈的日趨激烈,一些鋼貿企業開始按照鋼材產品進行細分,開拓細分市場,進行錯位競爭,從而走出一條專業化的營銷道路。鋼貿商根據經營的品種的專業性特點,鎖定銷售區域和客戶群。此時,專業化導致鋼材貿易商之間的經營策略的差異化,促進品牌戰略的形成。
階段四,解決方案提供者。從鋼貿流通領域的渠道發展歷程看,鋼廠在產品分銷上對商家的信賴度越來越小,鋼廠通過直銷,與鋼貿商爭奪市場,使競爭更趨白熱化,貿易企業的贏利空間越來越小,單純通過買賣鋼材來獲取流通利潤已無法取得競爭優勢。為此,鋼貿商需要從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節約成本的角度來整合鋼鐵產品的供應鏈。鋼貿企業需要與上下游進行戰略合作,逐步在供應鏈中形成較強的影響力。
鋼鐵貿易商的營銷模式變化的路徑:"搬磚頭"時期,以價格為導向;協議戶時期,以渠道為導向;專業化時期,以產品為導向;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時期,以服務為導向。
從這一營銷模式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服務,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是鋼材貿易企業營銷的最高境界,最佳營銷模式,也是鋼貿商生存、發展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