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西干道“橋改隧”進行批前公示 將分兩期進行
2009-7-15 1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備受關注的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在經歷了激烈的爭論后一度沉寂,此間曾有停建傳聞。而記者昨日從南京市環保局獲悉,《南京市城西干道古平崗至賽虹橋段進行綜合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開始批前公示。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工程的具體動工時間尚未正式拍板。市民如對該項目及周圍環境有意見和建議,可在27日前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形式反饋給環保部門。
城西干道一期改造進入啟動程序
據了解,城西干道綜合改造工程線路全長6.13公里,全線隧道暗埋段采用雙向六車道,行車速度為60公里/小時;敞開段下穿隧道引道為雙向六車道,兩側地面道路為雙向六車道;地平交織段道路改造為雙向十車道,行車速度為40公里/小時。
根據規劃,全線共新建4座下穿隧道,分別為:北京西路隧道、漢中門隧道、水西門隧道、集慶門隧道;新增兩車道漢中門匝道一條,長290米;拆除集慶門隧道長590米;全線拆除人行過街天橋3處并在原址新建人行過街地道;全線拆除既有跨線橋4座共長2717米、匝道橋2座共長389米,拆除順河橋梁面積8316平方米,新建橋梁4座。項目將分兩期進行,其中一期工程北起清涼山,南至賽虹橋高架;二期為古平崗高架至清涼山。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城西干道的方案進行規劃公示后,收到了眾多的市民意見,相關部門針對市民的反饋意見和網民意見,對方案進行了優化論證,對一些具體細節進行了修改,但整體的橋改隧的方案沒有變化。據該工程的相關人士介紹,由于該工程爭論較大,至于何時動工尚沒有明確說法。按照最初的計劃,城西干道的橋改隧工程于今年下半年動工。目前已完成初步的地質勘探,至于何時動工還要在聽取各方意見后,由相關領導最終拍板。
將分期施工、車輛限行防堵車
作為交通大動脈的城西干道,拆高架建隧道施工時,交通擁堵將不可避免。環評人員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記者在公示上看到,為確保施工對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影響降至最低,施工時,一方面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工期,分段施工;另一方面與交通管理部門協商,采取暫時性的交通車輛走行分流規劃,對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走行路線進行統一安排,減少施工道路上的交通流量,以防止交通堵塞。
將設移動簡易隔聲屏防噪音
施工地點位于主城區,沿線居民小區眾多,施工過程中如何將噪音影響降到最低,備受關注。
對此,環評明確要求,施工要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避免夜間施工。對于學校、小區等敏感目標附近的強噪聲施工,還應設置簡易移動聲屏障,來阻擋噪音影響到敏感地區的生活和工作。
記者看到,這種隔聲處理將貫穿工程始終。同時,地面道路兩側的綠化帶采取常綠喬木樹種,并盡可能增大密度,隧道洞口過渡段兩側的路塹側壁上鋪設吸聲材料,以降低交通噪聲對環境的影響。
橋面建“擋雨墻”,污水不下河
隧道建成后,如何保護環境,成了環評要解決的第一要務。以往一場大雨,城西干道常常會積水,隨后流進秦淮河。記者看到,對于這一老問題,環評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為避免污水下河,改建工程進行后,城西干道排水系統將進行改造,對雨水管網、污水管網進行優化布置,徹底實施雨污分流,避免污水進入外秦淮河。此外,在隧道面和路面設排水系統,順河橋邊緣設置高于橋面的擋雨墻,防止橋面徑流進入秦淮河。
而一旦隧道中發生事故,事故消防水將先進入集水池,經處理后由潛水泵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整個路面的水不再下河。
栽刺槐、黃楊吸汽車尾氣
汽車在隧道穿行,大量的尾氣淤積在隧道內,如何解決隧道尾氣污染?環評認為,道路建成后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污染,其中機動車排放污染物二氧化氮的影響主要在道路兩側近距離范圍內,而一氧化碳會對道路兩側造成輕微影響。
環評要求,建設養護綠化工程,保障區域內綠化的防塵和凈化空氣功能。此外,道路機非隔離帶和中央分隔帶綠化樹種應選取對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吸收效果較好的刺槐和黃楊等,降低隧道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