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彼此塑環境給政策
2009-7-14 23: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在7月11日召開的“兩岸經貿合作座談會”上,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和臺灣醒吾技術學院教授周添城不約而同地將演講主題都放在了“中部崛起與兩岸合作”上。
周強說,大陸改革開放30年來,中部地區與臺灣的經貿聯系日益密切,臺資已經成為中部地區境外引資的重要來源。
據統計,2008年,中部六省累計批準臺資項目7667個,實際到位臺資91.42億美元,涉及制造業、農業、商業、旅游、物流、房地產等20多個領域。今年以來,中部六省對臺招商引資逆勢增長,1至5月新批臺資項目86個,實際到位臺資4.1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0%。周強所列的詳細數據,表明中部六省和臺灣的合作一直朝著良性方向發展,而今中部崛起面臨著更大的機遇,那就是進一步加強對臺合作。
周強分析說,中部地區和臺灣比較優勢各異,合作潛力巨大。兩地合作可圍繞擴內需保增長、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產業轉移、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推進。因此他建議,以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為載體,創新投資方式,積極探索產權、股權出讓、企業租賃、BOT和金融債券等方式,兩地開展戰略性投資合作;充分發揮臺灣現代農業的發達優勢,促進中部與臺灣合作開發現代農業技術;依托中部六省各類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力承接臺灣優勢產業轉移;深層整合雙方旅游資源,促進旅游資源共享;加快與臺灣在技術、環保、準入、資格認證等方面的對接合作,為擴大雙邊貿易創造良好條件。
在周添城教授看來,隨著中部六省交通狀況的改善,土地、勞動力等成本的優勢明顯,對臺商和國際企業形成較大吸引力,這吸引許多臺商紛紛從沿海地區轉到中部六省。
周添城說,大陸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中部六省將與沿海地區形成一個4小時的經濟圈與生活圈。透過擴大內需方案改善基礎建設與騰籠換鳥政策的一拉一推,中部六省吸引外來投資的誘因大增,且將有效釋放農村地區勞動力與資產收入,進而刺激內需市場的消費力道,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他表示,面對這一全新情勢,臺灣與中部地區的經貿合作,勢必要朝向全新的思維模式去發展。臺商必須擯棄過去通過制造而加工出口的經營形態,配合內需市場的興起,轉向以制造、服務兼顧,出口、內需并行的方向發展,并進而尋求與當地企業進行策略合作、結盟,甚至交叉持股或合資的機會。這樣,不但可以配合大陸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角色轉換,也能修正臺商過去偏制造、偏出口、偏獨資的三種偏頗,將兩岸企業競爭力通過融合加以提升,并攜手走向國際。
他同時建議大陸與臺灣在交通基礎建設上進行合作,共享資源和技術。其次是要讓中部地區的農村富裕起來,臺灣在三農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引進作為中部六省的參考。中部崛起另一個重點在于物流與相關服務業的搭配與發展,如家電下鄉,這個領域可以通過政策或補貼,來鼓勵臺商或與大陸企業合作進行投資,為內需市場提供重要基礎建設,并鼓勵兩岸企業進行深化的國內事物合作、策略聯盟、相互扶持、甚至聯手赴海外發展等合作,不分彼此,塑環境,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