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碳關稅”:黑鍋由誰來背

2009-7-13 16: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周三,澳大利亞氣象局發布的一項常規報告語驚四座:目前正在太平洋盆地上空盤旋的厄爾尼諾天氣將為2009年再添一新綽號——“厄爾尼諾年”。氣候危機愈演愈烈,“低碳”經濟勢在必行。然而,當碳排放成為某些國家“滅他人志氣,長自己威風”的利器時,局面又將如何?   7月8日,八國集團領導人向世人發出一份溫室氣體減排聲明,稱愿與其他國家一道,到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半,其中發達國家排放總量減少80%以上。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該聲明并未明確應以哪一年的水平作為基準。如此一來,標準依然模糊,責任與義務依然不清。
  綠色面具 
  6月末,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征收進口產品“邊界調節稅”法案,對未達到美國碳排放標準的進口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這一舉動將“碳關稅”問題再次擺上臺面。 
  “碳關稅”,意指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這一概念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提出,希望歐盟國家針對未遵守《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征收商品進口稅,以免歐盟國家所生產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競爭。話音剛落,便有媒體近身誅之,稱這是以環保的名義,堂而皇之地把“發展中國家的財富納入到發達國家的國庫中! 
  而今,美國振臂一呼,響應者卻不乏其人。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趕赴G8盛宴之前曾于報紙留言稱:“除了工業國家,新興國家也有義務進行氣候保護……必須制定大膽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面對這些綠色面具下的猙獰面龐,許多發展中國家怒氣滿腔。印度環保部長杰倫·蘭密施日前將“碳關稅”形容為“惡毒的”,并宣稱印度不會接受任何有約束力的限期減排目標。7月7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的做法,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規則,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一石數鳥 
  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迷的情勢下,貿易保護主義時有抬頭。如今有綠色新衣庇體,一些發達國家既可以自如轉嫁減排義務,讓發展中國家背負污染環境的“黑鍋”,又可以保護本國經濟,憑借“低碳”東風扶搖直上,囊獲經濟霸權,實乃名利雙收。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歷經多年的資源消耗,本應在溫室氣體減排上承擔更大的責任,并把新能源開發技術、碳捕捉技術等減排高招傳授給發展中國家,而不是利用“碳關稅”等手段,令許多還處于起步或發展階段的國家在履行氣候變化領域責任的同時,經濟運行雪上加霜。 
  專家認為,隨著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發達國家逐漸將高污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送出了污染,帶來了成品,最終讓發展中國家為環境惡化買單,實在有失公允。 
  與此同時,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環保節能技術及產業方面已擁有巨大的優勢,歐盟服務行業每年僅靠出售碳配額就可獲利500億歐元以上。一旦西方國家通過征收“碳關稅”來迫使發展中國家接受量化減排,結果只有一個:前者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掌握經濟霸權,后者發展空間極度壓縮,前行舉步維艱。 
  因而,一些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將“碳關稅”置于全球分工體系中考察,將是“頭腦國家”對“軀干國家”的一種新的掠奪模式。 
  短視之舉 
  關于“碳關稅”,業內人士業已發出憂慮之嘆:在金融危機、環境危機撻伐全球的今天,一些發達國家僅僅著眼于眼前利益,一意孤行,不僅不能真正抑制碳排放,拯救人類家園,這種“隱性歧視”還將違背契約和公平精神,阻塞發展中國家的前路,在更大范圍內設置“綠色壁壘”,影響世界經濟的回暖及良性發展。 
  哈佛法學院副教授雷切爾·布魯斯特表示,如何在各國之間分配排放額度是兼顧氣候變化問題與國際貿易公平性的關鍵。在這一問題尚無定論之前,“碳關稅”只能是一紙空文。倘若各國都單邊地選擇溫室氣體排放標準,謀一己之利,地球將永遠埋葬于溫室毒氣之中。 
  回過頭看,較之發達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耗費資源少,發展障礙多,但在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并沒有放緩步伐。本月8日,中國、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5個發展中大國的代表和領導人在拉奎拉舉行集體會晤,稱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五國將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認可各自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敦促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至少減排40%。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