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交通廳將鼓勵推“興安模式”
2009-7-12 14: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農民出行何時可以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7月9日,在2009年全區農村公路現場工作會的前一天下午,交通廳副廳長梁毅參觀完桂林興安3條農村公路后,對興安推行的政府出50噸水泥做“力臂”,群眾積極投入23萬元資金修農村公路的“興安農村公路杠桿效應建設模式”大表贊賞。
接受記者采訪時,梁副廳長透露,2009年交通廳將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鼓勵力度,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地方政府投入多少噸水泥,交通廳相應給予多少噸水泥補助。”
據悉,本次全區農村公路現場會選在興安舉行,主要是把興安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成功的“興安模式”向全區推廣,讓廣西路網建設盡早實現“有群眾居住的自然村屯就要有公路的目標。”
“興安模式”為何物?據興安公路部門介紹,所謂的“興安模式”就是財政按建制村屯道路30-50噸水泥/公里進行物質補助的公路建設獎勵制度,即政府給農村公路建設每一公里30到50噸水泥做引導,通過各種措施發動群眾投身農村公路建設,最終聚集了群眾20多萬元的資金投入到農村公路建設中。
同時,通過組建村民修路協會,在決策、建設、監督、管理等各個關鍵環節吸引群眾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修路熱情。按照“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的原則,適時投放財政資金,數十倍放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引導作用。據悉,2008年,縣財政投入160萬元用于村屯道路硬化水泥補助,拉動群眾投資3560萬元,形成1:22的拉動效應。2009年,縣財政又專項投入160萬元,預計可完成單項村屯道路160多公里。
正因為如此,“興安模式”受到了不少人贊賞。7月9日,2009年全區農村公路現場工作會參會人員在導游的帶領下,參觀了興安溶江鎮廖家村通村公路、興安升平至華江通鄉公路和嚴關鎮杉樹村委七甲自然村農村公路。沿途道路平整,路兩旁的葡萄熟得誘人,有的與會人員感嘆:“此次行動不是現場會,純粹是一次旅游。”
據悉,今年全區計劃新建通村公路5700公里,而截至5月底,全區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7.04億元,共有475個項目順利開工,開工率為47%,目前建成34個農村客運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