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是如何從"內陸集市"到"物流重鎮"
2009-7-10 15: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盛夏七月,走在位于侯馬市西北方向的北方輕工城商貿區的寬闊街道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著琳瑯滿目的貨物,看著顧客盈門的景象,你的感覺只有一個字:熱!
記者隨意走進標著輕工城鞋帽區C18-17號的一家店鋪。只見在正面的背景墻上,紅色"七波輝"標志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貨架上運動鞋的樣品更是五顏六色。聽說有記者來訪,身材魁梧的 "七波輝"晉南總代理馬繼軍從二樓走了下來。馬繼軍說,他是地道的侯馬人,1995年開始經銷"七波輝"青少年運動裝備,經過多年的洗禮和磨煉,他的"七波輝"連鎖店已遍布山西南部所有縣市。2008年8月,他帶頭進駐北方輕工城,一年來,其銷售業績更是高歌猛進,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我們不是喜新厭舊的人,也不是什么高瞻遠矚的商人,我們選擇北方輕工城,只是為了將生意做得更好。"馬繼軍告訴記者,"大家都說,我們來對了。北方輕工城的未來一定會更紅火,更繁榮,前景會更輝煌!"
據隨行的侯馬北方輕工城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仁豪介紹,輕工城由香港富郎國際集團、浙江天信集團、浙江東邦實業等6家知名輕工業集團公司共同出資建設,是集商貿、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輕工產品集散基地,2006年在山西"滬洽會"上與侯馬市政府正式簽約,被列為山西省"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山西省十大循環經濟試點園區項目。項目預期總投資15億元,占地2000畝。其中一期商貿區占地510畝,投資5.5億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已于2008年10月建成投入試運營,目前,商貿區已形成服裝、童裝、褲子、鞋帽、針紡五大經營板塊和一個物流配送園區,入駐商戶達到2400余戶,日成交額達600多萬元,商品輻射全國10多個省的100多個縣市。
2006年6月,省委、省政府赴上海進行大規模的招商活動,在盛況空前的"滬洽會"上,侯馬市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 "中西部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如何才能不負眾望完成使命?侯馬市委、市政府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討論,一致認為,侯馬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都城,是山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自古就是貨物集散地,素有"南來北往商賈地,千年百貨旱碼頭"之稱,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已建成大小各類市場40多個,是山西省南部名副其實的商貿物流中心。必須借助這一歷史和現實優勢,來打造這一國家級承接地!
為了打造一流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資本共同建設 "承接地",近幾年來,侯馬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辦法》《擴大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的優惠政策》《關于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開展打造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市民等活動,努力實現發展環境的大優化、大改善。2007年,侯馬市將規定保留的267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集中納入政務大廳,實施"一站式"辦公和"保姆式"服務。2008年4月,侯馬市委、市政府拆掉圍墻,實行開門辦公,只要書記、市長在辦公室,門絕對是敞開的。市長馬彪告訴記者:"我們是黨的干部,更是老百姓的干部。不管是老百姓有事來訪,還是企業有什么困難來找,只要我在辦公室,大門肯定是開著的。"他笑著說,"這也有利于招商引資嘛。"同年5月1日,侯馬市又從公益性強、公共權力大、公眾關注度高的67個部門開始,梳理歸集與百姓密切相關的 "機構職能、法規文件、工作動態、決策信息、行政職能"等政務信息向社會公開,人們隨時可以在網上調閱。
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投資軟硬環境的改善,再加上優越的區位優勢,產生了強大的磁場,不僅吸引了投資者的紛至沓來,而且也給廣大客戶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記者在北方輕工城的招商大廳看到,工商、稅務、公安等10多個部門分別設立了專柜,為各路客商進行專門的服務。在北方輕工城經營服裝的一個浙江老板告訴記者,這個招商大廳推行的是一站式服務,辦事透明,效率很高。他說:"在侯馬,只要出示我們的營業執照,無論是買房子、申請貸款,還是子女上學,絕對是一路綠燈。一切都和當地人一樣。"
侯馬北方輕工城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仁豪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下,在侯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250畝,投資3.6億元,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以加工、倉儲、物流為主,商務、辦公、醫院配套的北方輕工城二期工程正在抓緊準備啟動。他滿懷信心地說,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完善市場的綜合功能,吸引企業就地加工,帶動侯馬及周邊地區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彌補侯馬有市無廠的不足,促進侯馬市場由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轉化升級。
侯馬市市長馬彪扳著指頭給記者算賬:從2006年開始,侯馬市通過"滬洽會""港洽會""中博會""煤博會"以及侯馬是自己的"一節兩會",3年的時間爭取到51個項目落地,總投資160多億元。特別是北方輕工城、通盛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寶特國際物流中心等大型商貿物流企業的先后建成投產運營,使得侯馬以商貿物流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快速成長,大商貿、大吞吐、大物流的格局日漸形成。去年底,侯馬市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是3.9∶48.4∶47.7;到今年6月底,三產比重首次超過二產,達到60%左右,全市經濟結構日趨合理。不僅如此,目前在侯馬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經營戶1萬多個,吸納從業人員5萬多人,年成交額達70多億元。而且,繁榮的商貿市場,為下崗職工和農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70%的農民和50%的下崗職工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著市場的經營或服務,他們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于市場。也就是說,以商貿物流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全市的一大支柱產業。
馬彪笑著問記者:"你說,咱侯馬有資格擔當這個中西部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嗎?"記者用一首歌名回答:"越來越好!"記者鄭鳳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