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以內補外不如以內促外

2009-7-1 15: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沖擊,最嚴重的就是外需不足所帶來的出口下降。據海關統計,2008年5月,中國的出口貿易額只有887.58億美元,同比下降26.4%,是出口貿易規模連續7個月的下降中降幅最大的月份。
以內補外終是權宜之計
面對著外需疲弱造成的外部沖擊,擴內需對宏觀經濟能夠起到“堤外損失堤內補”的作用,而國家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過程中也的確寄希望于此,F在看來,擴內需的效果已經有所顯現。在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能夠“單翼飛翔”。2008年第1季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上升6.1%。與前些年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相對于整個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經濟或為一枝獨秀。
不過,以內補外終究是權宜之計,并不能從根本上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一方面,現階段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而言不僅不能起到拉動作用,而且還起拉后腿作用。兩相疊加起來,會涉及到較大的經濟規模損失,僅靠擴內需所帶來的超額經濟增量是難以完全有補的。另一方面,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如果過度強調以內補外,無異于揠苗助長。應當看到,加快經濟增長速度會帶來通貨膨脹加劇、原材料供應緊張、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壓力,但由于內需與外需結構畢竟有所差異,在內外需比例關系相對穩定之時,只要加快經濟增長速度“適度”,這些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被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分擔,F在看來,由于出口下滑,擴內需幾乎成為保增長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加快經濟增長速度所帶來的副作用有可能在內需領域集中釋放。形象地說,假如內需和外需各自承擔1斤壓力,中國經濟或許依然能夠保持健康發展,但如果出口不能夠承擔壓力,而僅靠內需來承擔2斤壓力,中國經濟的運行則有可能吃不消。
以內促外才是根本
不難看出,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出口下降,僅靠內需之“擴”來補外需之“縮”本身就勉為其難。現階段還不能完全否認內需對出口貿易的彌補作用,只不過需要在彌補方式上應有所講究。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在重視內需的同時也不放棄出口。事實上,自此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家在促進出口貿易方面采取了許多重大舉措,僅就出口退稅而言,自從去年8月1日開始,國家已經先后7次上調了出口退稅率,而迄今為止,已有許多類別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觸及17%的上限。實事求是講,這些舉措的出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不足以阻擋出口貿易下滑勢頭。
最近,針對出口連續下滑的形勢,國家及時提出要穩外需?墒,靠現在的路子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然直接擴外需的可操作性差,而單純的以內補外在效果上又有限,只能夠另辟蹊徑,F階段,在出口貿易嚴重滑坡的形勢下,更多依靠擴內需來填補出口貿易的窟窿固然有用處,但這種填補絕不能被簡單等同于以內補外,而從根本上看,在穩出口的大局之下,擴內需的角色更多體現為以內促外。
在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約束之下,中國拓展國際市場的邊際成本會明顯增高,但我們有必要去支付更高的邊際成本。從長遠來看,現在為拓展國際市場多投入一份力量,未來的預期回報要遠遠大于今天的投入。應當看到,以內促外的核心就是要內需外用。由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依然顯著,在避過全球金融危機的風頭之后,前景依然看好。因此,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壓力,一部分出口企業在現階段選擇了“出口轉內銷”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也是十分遠見的。
內需外用的幾個對策
在目前出口下降的形勢下,為了做到以內促外,應當從以下方面落實內需外用:
一是要從確保相關出口企業生存的角度考慮內需外用。事實上,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一部分出口企業選擇出口轉內銷也正是內需外用的具體落實。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由于有了國內市場這個避風港,盡管中國的出口訂單會因全球金融危機之故而有所減少,但生產能力依然能夠得以維持。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尾聲,中國的出口貿易也依然能夠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再現輝煌。
二是要從追求規模經濟的角度考慮內需外用,通過擴大內銷規模來確保出口企業的生產規模,使出口企業原有的規模經濟優勢不因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而弱化。嚴格來說,迄今為止有許多行業依然屬于幼稚產業。在這種情況下,僅靠國際市場訂單難以使出口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優勢,甚至達不到正常開工所需批量,十分需要依靠國內市場來補充,使內需與外需之間能夠相互“拚”出規模經濟。
三是要出于向相關出口企業轉移政策資源的考慮來促進外需內用,使出口企業在獲取政府政策幫助的過程中避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有關反補貼規則。應當看到,刺激出口和刺激內需都需要政府埋單,但前者屬于瓜田李下,犯規的幾率較大,而后者則所受約束相對少一些。事實上,如果出口企業在內需環節受益于政府的優惠政策,同樣能夠獲得更多現金流,同樣能夠壯大出口企業的實力。只要出口企業自身實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了,出口貿易機會也自然增多。
四是出于為出口企業搭建跨越國際市場門檻所需階梯的考慮,使出口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的過程中,能夠有機會循序漸進。就高技術與高附加值產品而言,現階段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很難一步登天,但由于有機會利用國內市場這個階梯,許多出口企業有機會為將來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充分“預熱”。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國內有龐大的潛在國內市場有待加以填補開發,而這種國內市場資源是許多國家所不具備的,F在,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困擾,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刺激內需政策,如家電下鄉、發放購物券、汽車下鄉等諸多舉措,對眾多出口企業來說,借此來搞以內促外恰逢其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