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買美國貨貿易戰煙幕真唬人
2009-6-9 11: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加拿大城市聯盟6月6日通過一項“不買美國貨”決議。這一經濟反制行為,立即在周六這一非重要時段引起新聞效應,一時間貿易戰硝煙彌漫,頗為唬人——實質上也真就是一唬人的煙幕。 加拿大城市聯盟當天在即將召開冬奧會的加西旅游勝地惠斯勒舉行2009年度聯盟年會,通過了這項反制決議。 根據決議,加城市聯盟支持各市政府未來在進行采購合同招標時,不考慮那些來自對加采取貿易限制國家的公司。決議將在120天后付諸實施,以給加聯邦政府留出時間游說美方改變做法。
這一決議,是加拿大地方政府對年初美國“只買美國貨”決議的回應。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但計劃保留了受包括加拿大在內各方批評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該條款要求接受經濟刺激計劃支持的項目必須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及其制成品。
美加之間的貿易戰只是政治噱頭,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曾在第一時間聲明大家不必擔心。正如美國的“只買美國貨”事實上有諸多限制條款,真正實施幾乎不可能一樣,加拿大的“不買美國貨”也有諸多花樣文章。這一條款首先只指向城市政府采購合同,而且只針對“對加采取貿易限制國家的公司”。決議還有120天的滯后期。
政治家的行動,是民間情緒的直接反應。政客們花了公帑,拿了選票,總要對選民兼納稅人有個回應。多事之秋的國民現在日子不是太好過,亂七八糟的消息滿天飛,他們需要一個情緒出口,需要一個替罪羊。
事實上在美加經濟領域,早已經是你中有我。普通人一直認為美國石油的最大來源地是中東,事實上美國第一大石油進口地是加拿大,第二大石油進口地是非洲,中東只能排第三。而加拿大的能源出口也主要指向美國。就算年初的美國鋼鐵貿易保護,在加拿大也是風波大效果小。這個鋼鐵貿易保護是指向“外國”企業的,加拿大這邊吵得一團亂之后才想起檢查帳單——排名靠前的加國鋼鐵企業,居然個個有來自鄰國的大股東,也就是說加拿大的鋼鐵企業完全不在美國的貿易壁壘范圍內。
美加之間的貿易,十五年前就是世界上最暢通的雙邊經貿關系。1993年,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三國簽署《北美貿易協定》,由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產生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大大簡化了三國間在進出口貿易和投資上的有關手續,推動了地區貿易和經濟發展。該協定的總則規定,除墨西哥的石油業、加拿大的文化產業以及美國的航空與無線電通訊外,取消絕大多數產業部門的投資限制。對白領工人的流動將予放寬,但移民仍將受到限制。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在擴大,1997年智利與加拿大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向最終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方向發展。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三國也于1996年開始了通過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下,摩擦始終存在,不是因經濟危機才惡化,這也屬于正常的國際關系。美加之間,近年就有軟木出口爭議,牛肉出口爭議。加拿大對美國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式文化侵襲也抱有很大戒心,專門強調文化產業不在協定范圍內。企業間的市場劃分也超越自由貿易之外,最近通用把歐寶賣給加拿大企業,協議內容言明歐寶汽車產品不得向美國銷售。
政治家靠貿易保護唬弄選民早有先例。2008年2月26日,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里和奧巴馬在一場電視辯論中一致表示,如果民主黨人當選總統,將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尤其要修改不利于美方的勞工、環境等有關條款。若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同意談判,美國將退出該協定。加拿在政府總理立即在兩天后強硬回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以來極大推動了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三國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美方如果要求重新談判上述協定將是個錯誤。如今奧巴馬上臺四個月,他已經忘了自己一年前對勞工的關心。
在全球化時代,單純的“本國產品”已經不存在,貿易保護至少在操作上可能性很小,何況還有諸多的反制手段。只是新聞界和民間嗆聲者喜歡這種快意恩仇黑白分明的東西,政治家就更喜歡,大家總要混日子。
“接受美國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支持項目只買美國鋼鐵”,被迅速放大成了“美國人只買美國貨”。加拿大的“各城市政府采購合同不考慮來自貿易限制國家公司”被放大成“加拿大不買美國貨”,是媒體的需要,是民眾的需要,與事實有多遠,沒有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