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煙臺:兩個打造藍色經濟區的樣本城市
2009-6-7 11: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遠處海天一色,眼前樁機林立,規劃中的兩條總長25公里的防波擋沙堤,蜿蜒地朝深水區延伸;二十多只吹填工程船正在緊張地施工,一條條管道將泥沙送到吹填現場……這是5月27日記者在濰坊濱海水城中央商務區建設現場看到的干勁十足、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人想起了來濰坊時公路兩邊的大廣告牌:“努力在黃河三角洲開發中率先崛起”。
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一城四園”擇商選資
中午一點半,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蘇立科才結束了會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蘇書記正點吃飯的次數不多,因為記者的采訪,會議提前半小時結束了。蘇立科下午的日程滿滿的,他只能邊吃飯邊接受采訪。
在蘇立科看來,科學的規劃是成功的先導。2008年初,濰坊濱海區通過面向全球公開招標,確定了“ 一城四園”的規劃布局。“一城”就是圍海造田規劃建設120平方公里的濱海水城;“四園”就是規劃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園、海港物流園、生態化工產業園和綠色能源產業園。
“我們的發展思路是,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重點,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新能源、生物制藥、濱海旅游等新興海洋產業,著力把八大優勢產業鏈條拉長,通過優勢領域、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重點突破,實現發展速度、質量水平、競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濰坊濱海區開展了“綠色招商”和“專業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大高外、先進制造業、生態化工和生產服務業項目,突出引進“供鏈式”大項目,吸引產業配套項目進駐,并積極引進教育、衛生、文化、研發等功能設施類項目,實現了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的轉變。目前,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美國鋁業、三菱株式會社、中海油等紛紛來投資興業。投資在建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23個,其中過億元的77個,過10億元的7個。(過百億元項目4個。)
為配合新城建設,濰坊濱海區今年安排基礎設施投資40億元,組織實施攔海防潮大壩、黃濰和東濰輸油管線、修造船基地等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城際輕軌、濰坊濱海機場遷建等項目正在規劃籌備中。
煙臺海洋經濟項目總投資達1420億
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這個戰略機遇人人都不放過。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毫不掩飾內心的欣喜,他對記者直言:“我最近一直處于亢奮的狀態中,原因是胡總書記提出了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雖然以前也提過,但作為國家戰略對山東一個區域提出如此明確的要求,是建國以來第一次,這是煙臺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
“海洋經濟應是開放型的經濟,煙臺在建設藍色經濟區時,要充分利用黃三角的政策優勢,再續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我們的信心充足,但壓力也非常大,大戰略機遇一旦抓錯了,就會喪失大發展的機會,煙臺有深刻的歷史教訓。1861年煙臺開埠,比青島早幾十年,但被青島趕超。1960年之前煙臺是山東最大的港口,但鐵路比青島晚了50年,受交通制約,被青島港和日照港趕超,并跌出全國十大港口之列。我們山東的發展也是如此,稍一松懈,就會被別人趕超。”孫永春書記說。為此,煙臺市重點推進全市102個總投資1420.9億元的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家產業政策的銜接,培植規模大、效益好、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