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德清:融入杭州都市經濟圈引發的嬗變

2009-6-6 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德清與杭州地域相鄰、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兩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源遠流長。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企業橫向經濟聯合為標志的初創階段,九十年代末期以引進杭資企業為標志的自覺階段,到2001年杭州市郊的蕭山和余杭撤市設區,德清與杭州在地域上真正成為零距離,德清的融杭步伐有了更大的跨越。 
    2002年德清縣第十一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實施“開放帶動、接軌滬杭”戰略,經過幾年的努力,德清縣融入杭州都市經濟圈工作進展快速,初步取得規劃共繪、產業共興、交通共聯、環境共建、社會共享等效果。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建立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德清與杭州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德清的發展也更多地得益于杭州中心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接受杭州強大的經濟信息物流等輻射。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德清縣將進入以多層次、寬領域合作為主要標志的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階段,并全力打造成融入杭州都市經濟圈的先行區、示范區、樣板區以及創業新城。 
    四百杭企來落戶 
    臨杭產業帶已崛起 
    “華美電器”曾是杭州市民口口相傳的品牌。問起它如今的廠址,德清人肯定比杭州人更清楚,因為它落戶德清雷甸鎮已經四五年,現在已經是當地的納稅大戶。 
    公司負責人笑著介紹,交通的便捷,在雷甸投資和在杭州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有公司班車接送員工,大家感覺比在杭州市區擠公交上下班還方便。 
    隨著杭寧高速等高等級公路的貫通,工作在德清,生活在杭州,已成為在德清投資的杭州老板的共識,也吸引著越來越多杭資企業的進入。而華美電器僅僅是杭資落戶德清眾多企業中的一個縮影。 
    產業共融,是杭州都市經濟圈各成員最重視的合作之一。在杭州主城區加快實施“退二進三”舉措之際,周邊縣市紛紛顯示神通,摩拳擦掌承接杭州的產業轉移,而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德清,成了領跑者。 
    與杭州余杭僅僅隔著一條運河的雷甸鎮,是德清融入杭州的最早“橋頭堡”。從2001年第一家杭資企業“同能鑄造”落戶到今天,全鎮已經吸引杭資企業110余家,投資上億的杭資企業超過10家,拉動效應由此可見。 
    如果說雷甸是德清大力發展臨杭產業的橋頭堡和樣板區。那么,這些年則有更多的“雷甸”悄悄崛起。在德清,臨杭產業已從點帶向面,遍地開花。該縣以德清經濟開發區、德清工業園和雷甸、乾元、鐘管、新安、禹越、洛舍等重點工業集中區整合形成的“一核心四區塊”的臨杭產業帶已基本形成,如今臨杭工業區管委會也已經掛牌運作。 
    隨著德清至杭州城市公交的開通,越來越多的杭州企業看中了德清的優越環境。初步統計,在德清臨近杭州的7個鄉鎮約100多平方公里的地帶上,已經落戶400多家杭資企業,杭州客商每年在這條產業帶上播下的杭資達20多億元,占到德清引進內資的80%,570家規模以上企業,371家來自杭資企業,其中56家億千企業中,杭資企業達到22家,德清規模工業增長的三分之一來自杭資企業。杭資企業不僅壯大了德清的經濟規模,對德清的產業結構提升、企業層次提高更是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月光經濟”人氣鬧 
    物流基地成氣候 
    日前,又一家杭派服飾專賣店在武康余英坊開張。這個沉寂很久的余英坊,如今在縣政府和杭州開元旅業聯手打造下,已是德清縣城商貿業熱鬧中心,每當夜幕降臨,這里人流熙攘,燈紅酒綠。目前已吸引了50多家品牌入駐營業,迪歐咖啡、佳優子足浴以及一批杭派服飾、餐飲等,給德清街頭帶來更多的“小資”氣息。 
    一些原來將杭州作為休閑消費主戰場的德清人,也慢慢地回到德清。這個被稱之為“杭州后街”的商貿業高地提出了打造“月光經濟”的理念,在一期招商初獲成功的基礎上,“杭州后街”二期也開始運作,酒吧、KTV等一批休閑業態正在進入。不久,德清人不出城也能過“夜生活”。 
    杭資企業中球冠集團從2007年進入德清雷甸臨杭物流園,利用德清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目前銷售額超過3.8億元。 
    隨著杭州運河主推休閑觀光,沿運河的物流企業不斷外遷,大運河穿縣而過的德清成了承接這些物流企業的最佳地段,德清服務業主動出擊,積極為杭州發展做好配套。依托了運河、申嘉湖杭、杭州二繞(規劃中)等交通優勢,杭州都市經濟圈德清物流基地將在5年內建成。基地近期目標是為杭州做好物流服務,遠期目標則是打造成長三角重要物流節點。 
    從“杭嘉湖家居大市場”到眼前的“杭州后街”,德清正抓住杭州品牌向外擴張以及杭州人口消費外溢的機遇,三產服務業正展翅起飛。 
    時鮮葷蔬好豐沛“后果園”、“后菜園”名聲起 
    陶小紅是武康上柏長春的茭白種植大戶,每年茭白上市,杭州客戶就會到他的近百畝茭白田里,收購鮮嫩的茭白。上柏是德清的茭白基地,面積在萬畝左右,這些茭白除了供應本地外,大部分是被杭州市民消化的。 
    自從2006年,禹越鎮鎮政府順利與杭州農都水產批發市場簽訂了年銷售量3000噸水產的訂單后,銷售勢頭一直不減。每天夜里10時以后,德清縣的黑魚就從杭州農都水產批發市場銷往全國各地。杭州目前的黑魚消費量每天在三萬至五萬斤左右,其中,禹越鎮運往杭州的黑魚占到至少40%的市場份額。 
    坐落在新安鎮的景北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3萬頭生豬,它原來就是杭州菜籃子工程重點場的景北養殖場。遷到德清后,迅速發展壯大,年出欄的生豬基本供給了杭州市場,成為杭州市民的籃中菜、盤中餐。據統計,德清眾多規模養殖場年出欄生豬是80萬頭左右,輸送給杭州的生豬至少有50萬頭左右。 
    德清運往杭州的“小菜”不僅僅只是上述“幾碟”。枇杷之鄉雷甸楊墩等地的枇杷、三合等地年產值超億元的青蝦、江南最大冬棗基地的新安冬棗、武康十萬畝早園筍等等,一起匯成一股洪流,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涌入杭城,滿足了杭州百姓,也為自己賺了個盆滿缽滿。 
    融入杭州,給德清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據初步統計,目前德清70%以上的生豬等規模畜禽與40%的蔬菜銷往杭州;每年80%的青蝦、黑魚、龜鱉、白魚特種水產被杭州市場消化;通過杭州這個大市場,德清副食品生產和銷售企業掘到了金。如今,德清正成為杭州的“后果園”和“后菜園”。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