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離石的轉型之路

2009-6-6 2: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曾經深陷資源型經濟泥淖,曾經遭遇區域限批嚴厲制裁,如今則呈現出工業“清潔發展、集約發展”,農業“生態與生計有機結合”,現代服務業推進城市經濟起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以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為核心,呂梁市離石區大力推進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活力。 
  作為全省11個市級機關駐地中唯一的貧困縣區,三年來,離石區GDP年均增長24.8%,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51.1%;2008年,GDP完成53.02億元,人均GDP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財政總收入達到20.59億元,位居呂梁市第三。即使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離石區今年一季度財政總收入仍完成7.78億元,同比增長40.26%。
  離石區域經濟得以持續、強勁發展的動力何在?
  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產業轉型升級
  依托豐富的煤焦資源,離石區走出了一條資源型欠發達地區快速發展的路子。但由于片面依賴資源優勢,產業結構單一、產業水平低下、發展方式粗放、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十分突出。
  針對一些工業項目環境污染治理不力的問題,2007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對呂梁市實行了區域限批措施,全市除環境治理和循環經濟之外的所有項目一律暫停審批。受此影響,離石區不僅所有擬上項目被叫停,而且對存在污染問題的40戶焦化廠1249支焦爐也實行了關停取締,全區90%以上的煤焦企業被關停。
  由于煤焦產業占到離石區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0%左右,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超過一半以上,這一措施造成離石區當年財政減收3億多元,就業崗位減少6000多個,全行業累計損失20多億元。
  面對“環保風暴”的當頭棒喝,離石區委、區政府意識到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要實現轉型發展,就必須切實改變煤焦產業處處點火冒煙的“多、小、散、亂”格局,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通過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清潔發展、集約發展、高效發展。
  基于這一認識,離石區全面完善產業規劃,精心謀劃企業布局,全方位優化發展環境,有力地推進了工業園區建設進程,初步形成了一條“以園區為載體,以循環為方向,以項目為支撐”的產業發展道路。
  大土河工業園區工業產值占到全區工業總產值一半以上,是目前離石經濟的主要支撐點。在轉型發展思路的引導下,以完善環保設施、延伸產業鏈條為重點,該園區三年來共投資42億元,先后鋪開8個循環經濟項目。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所有工業廢棄物可全部吃干榨盡、變廢為寶,每年可節約能源3.7萬噸標準煤,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量40萬噸,成為一個產業銜接、鏈條封閉、完全意義上的循環經濟實體。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煤化工產業,在鞏固大土河工業園區的基礎上,離石區圍繞建設千萬噸煤化工基地的目標定位,按照現代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啟動實施了信義工業園區建設工程。該園區以煤——焦——化、煤——電——熱兩條循環產業鏈為主線,共布局了熱電聯產、焦化、選煤、鎂合金等8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預計三到五年內,將成為一個產值200億元、利稅50億元、吸納4萬人口的現代工業新區。
  在改造提升資源型產業的同時,以支柱產業多元化為方向,立足現有的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加工制造業基礎,離石區規劃建設了上安輕工業科技示范園。經過兩年的發展,目前園區已集中了5個潛力產品項目,擁有資產4億多元,成為支柱產業多元發展的重要載體。
  資源型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力地促進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08年,離石市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54天,同比增長32天,位居全省第一。
  核桃產業促進弱質農業轉型增收
  離石地處呂梁山腹地,境內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惡劣的自然條件使農業效益低下、農村貧困落后的局面長期難以改變。依靠傳統的種植業,投入100元僅能產出80元到110元,坡耕地甚至只有60元。入不敷出的農業生產狀況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離石區委、區政府立足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條件,確定把發展核桃林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把財政投資栽核桃作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切入點,實現植樹與致富、生態與生計的有機結合,切實改變弱質農業的被動局面。
  為了確保“栽得好”,離石區堅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產業發展思路,把境內所有宜林山地納入核桃林覆蓋范圍,實行“以區規劃,全域覆蓋,一區一品,整裝推進”。三年來,離石區以核桃林覆蓋工程為龍頭,綜合運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梁、峁、溝、川、坡規模開發,累計完成國土整治面積30.1萬畝,新增生態林面積14.8萬畝,做到了一次成形,不留死角。
  為了確保“栽得起”,離石區積極發揮政府投入的杠桿作用,整合社會資金投入到核桃林建設中。區財政每年至少拿出3000萬元資金,對新栽核桃林以畝為單位實行定額補助,并對推進速度快、工程質量好的鄉村另行重獎;對國家、省、市各類涉農資金進行有效整合和捆綁使用;鄉鎮每年拿出60%以上的自有收入用于支持核桃林建設;強化“一礦一企綠化一山一溝”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區域內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向核桃產業。三年來,全區累計籌資1.8億元,完成了15.3萬畝核桃林栽植任務,并配套完善相關水利工程68處,補修和新建田間道路353.6公里。
  為了確保“栽得活”,離石區創新栽植管護制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探索形成了一套“工程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標準化建設”的造林模式。全區所有核桃林工程,全部通過公開招標,由專業隊負責施工,實行“統一挖坑、統一栽植、統一澆水、統一指導、統一管護”,并根據苗木存活率按比例分年度付款,從而在機制上解決了“年年栽樹不見樹”的頑癥。
  為了提高存活率,離石區專門成立了核桃產業化發展服務中心,組織專業隊伍,長年深入基層進行巡回技術指導。近三年來,離石區新栽核桃林成活率均達到85%以上,創造了離石植樹史上的奇跡。經過三年多的強勢推進,到2008年底,離石區核桃林總面積已達到20.8萬畝,基本實現了荒山荒坡全覆蓋,農民人均達到2畝以上。
  對管護期滿已經成活的核桃林,農民不用支付任何費用,就可得到林地的經營和所有權。按目前的價格估算,5—7年后,進入盛果期的核桃林每年可為農民人均提供收入6000元,核桃林將成為農民致富的骨干項目。
  紅眼川鄉是第一個實現核桃經濟林全覆蓋的鄉鎮,全鄉現有核桃林12314畝,人均近3畝,全鄉核桃收入千元以上的農戶超過100戶,農戶最高收入可達3萬多元。
  現代服務業促進城市經濟轉型起步
  在現代城市發展中,服務業已取代工業成為經濟的主導力量。離石區提出,要立足離石特定的區位優勢,以物流產業為龍頭,大力實施專業市場建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把離石建設成為引領呂梁山、輻射晉西北、連接中西部、服務呂梁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人流、物流中心,推進城市經濟的轉型起步。
  圍繞這一目標,離石區邀請天津商業規劃設計院,結合呂梁市城市發展規劃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發展特點,對第三產業進行了全面的規劃設計,完成了現代物流業、現代商貿流通業、餐飲旅游休閑業、信息服務業、金融保險證券業、社會服務業、房地產業等城市服務業的產業規劃,20多個總投資達30億元的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逐步展開。
  按照服務信義工業園區和承擔主城區產業轉移的功能定位,以建設三產綜合服務區為目標,離石區啟動實施了東城區建設;借助太中銀鐵路建設快速推進的有利時機,以發展倉儲物流業、建成最具活力的區域性物流樞紐為目標,啟動實施了城北、信義兩個大型鐵路集運站項目;以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目標,加快了專業市場建設;促進傳統商業上檔升級,引進一批國內外商業巨頭,促進現有商貿資源重組整合,形成大型商廈、精品專賣店、社區便民市場協調發展的多層次消費市場體系。
  離石區委、區政府轉變工作職能,積極提供政策優惠。在審批程序上,實行一站式服務,公司注冊時限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對列入省、市、區重點規劃的項目,實行零收費制度,項目立項、審批、發證、登記注冊只收取工本費;對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或劈山填溝等形式獲取建設用地上馬重大服務業項目的,免收土地復墾費和土地管理費,土地收益金留區部分全部返回。
  到2008年底,離石區完成服務業投資7.32億元,新增服務業企業30余戶,新增從業人員1200余人,新開工服務業重大項目12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目前,總投資13億元的兩個鐵路集運站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總投資6000萬元的袁家莊蔬菜批發市場完成主體工程;前瓦電子城、交口建材裝飾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貿聚集區正在形成。
  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