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刺激經濟復蘇 歐盟冀望“物聯網”

2009-6-4 16: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5月7~8日,來自歐洲信息、商業領域的科研人員、官員和企業負責人齊聚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就“物聯網”這種新科技的發展前景作了廣泛討論。
  
與會人員包括歐盟委員會信息社會與媒體中心辦公室負責人魯道夫·施特羅邁爾(Rudolf Strohmeier),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廣播及互聯網管理部門主管本納德·本哈默 (Bernard Benhamou),歐盟數據保護監督委員會委員彼特·哈斯廷克斯(Peter Hustinx)。另外,還有來自美國商業界的人士,如美國商務部隱私辦公室前任主管丹·卡普里羅(Dan Caprio)。可以說,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這一會議已不僅僅限于有關新科技的討論,更是歐盟尋找危機解決之道、保證歐盟經濟長期發展的嘗試。
標準亟須統一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信息生成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設備、感應器或全球定位系統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諸如條形碼這種自動識別技術(Auto-ID),就是“物聯網”的最初應用。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一個物體嵌入包含其信息的可識別智能芯片,就可通過互聯網與其他物體主動進行數據交換。這樣,不但物體和物體智能地聯系起來,使用者也和物體系統聯結了起來。
  
從條形碼到射頻識別,自動識別技術已經有50年的歷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連的這種連通性已經日益商品化,”歐洲電信、IT及媒體領域領先的策略咨詢公司Analysys Mason首席顧問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說,“人類通過一定的方式,是可以將這種新技術轉變成巨大收益的。”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可能有兩種潛在的方式可以實現這一轉變:一是為該項技術的應用開發出一個主要的使用領域或垂直市場(由本行業向上下行業延伸而形成的市場),這樣,技術就可以轉變成巨大的經濟效益。如條形碼技術,其主要使用者是零售商和物流企業,它們使用此種技術進行商品目錄和價格管理。
  
二是,可以利用已有的科技標準創造出新的應用領域,以打破垂直市場的界限,將數據變成及時而有用的信息。
  
舒曼指出,在上述兩種情況下,標準是關鍵。目前市場上存在各種關于“物聯網”的標準,這影響了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投資者要么找到一種全新的、可以支持物聯網大范圍工業發展的標準,要么找到一個創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以便整合現有的各種標準,為使用者提供便利。
可為經濟復蘇提供動力
“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的效率,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
  
在最早使用RFID的物流領域,雖然麥德龍、家樂福等歐洲多數零售巨頭早已開始使用該技術,但據歐洲零售業圓桌會議(The European Retail Round Table)主管保羅·斯科漢(Paul Skehan)統計,該技術還“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
 
事實上,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能實現智能交互,那么企業可以很方便地管理產品目錄和價格,并跟蹤商品的銷售情況,以便及時補充庫存、調整銷售策略。這樣,管理成本將大大降低,并避免資源浪費。
  
除了物流領域,“物聯網”還可以廣泛應用在道路、交通、醫療、能源、家用電器監控等領域。為應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正在進行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據初步估算,4萬億元中,43%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節能減排,25%用于地震災區重建。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科技行業和相關企業能將“物聯網”引入這些項目,就可以將金融危機的影響轉化成自身發展的契機,也可為建設一個更加智能的社會貢獻經驗。
“物聯網是我們的未來”
在“物聯網”的發展上,歐洲IT和工業領域十分重視一個統一標準的制定。由于各國存在不同的標準,因此需要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全球射頻識別標準協同論壇”(Global RFID Interoperability Forum for Standards),該項目得到歐盟的資助,不僅在歐洲設有相關機構,還在中國、日本和美國舉辦研討會、加強國際合作,以尋求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標準。
  
歐盟官方機構除資助項目外,還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當下,歐盟最關心的是“物聯網”的發展及數據、隱私的保護。2002年,歐盟制定了電子隱私保護指導方針。施特羅邁爾和本哈默都表示,歐盟要在“物聯網”的發展中扮演領導角色。
  
美國在1999年首次發明了自動識別技術。之后,該技術被沃爾瑪和美國國防部倡導使用。該技術在美國發展的最新例子是:去年底,IBM提出了宏偉的“智慧星球”概念,目前已獲得奧巴馬政府的支持。
  
“物聯網”發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具備無限的潛力。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也存在一些困難。除上述標準統一的問題外,Analysys Mason的合伙人邁克·格蘭特Mike Grant)表示,“物聯網”在商業應用方面“業務模式還不是很明朗”。另外,目前生產“物聯網”所需的芯片等組件的費用也較高。
  
而另一方面的難題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這個話題也成為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之一。在“物聯網”中,由于物體之間的聯系更緊密,甚至物體和人也被連接起來,因此大量的數據及用戶隱私如何得到保護,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施特羅邁爾對CBN表示,歐盟向來重視互聯網安全,但立法者首先要弄清楚“物聯網”可能帶來的問題,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立法。因此,相關的立法往往比科技的發展進展要慢,但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雖然目前存在上述問題,但與會者對“物聯網”的前途仍然表示樂觀。正如施特羅邁爾所說,“物聯網及其技術是我們的未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