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面多裂痕碎石掉橋底 鶴洞橋即將大修半年
2009-6-4 10: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鶴洞橋底大網兜碎石(鶴洞大橋裂痕眾多 碎石落下攔阻網也被壓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昨日從負責鶴洞橋檢測與維護的城投新三橋管理公司獲悉,為了徹底解決鶴洞橋底落石的安全隱患,通車剛過10年的鶴洞大橋將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維修,工程預計需時半年左右。與此同時,為了減少對鶴洞橋的進一步破壞,原本限載50噸的鶴洞大橋,將限載噸位降低至30噸,目前已獲交警批準,限載指示牌近期將掛上。
“在發現鶴洞橋底掉石碴后不久,2007年年底,公司做了應急處理,派人掛上了大網。”廣州城投新三橋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三橋”)的董事長郭艷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負責鶴洞大橋檢測及日常維護的單位,公司平均每月一次對橋梁進行日常檢測。
橋梁的設計構造是落石的原因之一,郭艷軍介紹,鶴洞大橋1995年動工興建時,當時的建橋設計和技術沒有如今的先進,橋面與橋底梯橋之間還有一塊橋板,三者并不是完全連在一起,中間存在縫隙。如今,橋上落下的石塊,都是來自這些縫隙里的石碴。為了避免石碴掉落傷及路人,公司掛上了大網,還派人每月清理兩次。
除了橋梁設計本身之外,鶴洞大橋常年超負荷地運作也是常落碎石的另一個原因。大橋興建時,設計的限制噸位是50噸,但常有超載泥頭車往返鶴洞橋,有的載重量高達70噸或以上,對橋梁造成一定的破壞。
有關部門曾經對鶴洞大橋泥頭車流量進行過詳細的統計,鶴洞大橋日均通過泥頭車多達1300多車次,尤其集中在夜晚9時到清晨7時之間。
橋底穿個“大肚兜”只是權宜之計,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落石問題。對此,郭艷軍也表示認同,他向記者透露,為了徹底地解決橋底落石所帶來的隱患,鶴洞大橋將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維修,到目前為止,方案已經出臺,并完成了立項及招投標工作,正在落實動工前的申報程序。方案已經上報交警部門,正等待批復。
郭艷軍表示,這次大修方案由橋梁的設計單位市政設計院制定,發生落石的梯橋部位將全部拆除,與橋板交接處將用鋼板固定再灌入水泥漿,將鋼板完全包住,以防鋼板銹蝕。整個維修工程大約需時半年,預計到時有半邊橋面將被封閉,保持一半橋面通車,而且在上下橋處也會做適當的車輛分流措施,尤其是昌崗路附近,具體的方案由交警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