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抓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
2009-6-30 15:5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年前,首屆海峽物流論壇在這里舉行。兩岸物流界同仁歡聚一堂,暢所欲言。一年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物流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取得了新突破,迎來了新局面,全體中華兒女無不歡欣鼓舞。
在此背景下,我們再次聚首,共同探討兩岸物流業的合作、交流與發展問題,分享兩岸同仁帶來的新信息與新體會。一年前,我曾經發表了“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向與新商機”的演講。下面,我就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形勢、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兩岸物流界交流與合作等問題,談點個人的想法。
我國物流業持續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008年9月以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業的影響逐步顯現。主要表現為:物流需求量增速回落,物流企業經營困難,風險加大。從全年運行的結果來看,物流業增速明顯放緩,但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200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物流業增加值完成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15.4%。與上年相比,兩項指標的增幅分別回落6.7個百分點和4.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加深,我國物流運行速度進一步放慢,物流企業經營更加困難。第一季度,我國社會物流總額18.7萬億元,同比下降3.3%,是近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物流業增加值完成44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增幅同比回落14.4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2%,比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
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經講過,2009年有可能是我國物流業發展30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加深,但綜合分析,我國物流業持續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第一,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基礎依然保持增長趨勢。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全年“保八”的增長目標,第一季度實現了6.1%的增長。按照2008年的比例關系計算,每一GDP增長需要3個單位的物流額來支撐。如果實現 “保八”目標,GDP將會比上年增加2.4萬億元,由此增加社會物流總額7.2萬億元,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將達97萬億元。總體來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基礎依然存在,只是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的問題,而不會出現總體萎縮。
第二,一攬子經濟政策給物流業發展以切實的推動。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經濟政策。這就是,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1.18萬億元,實行結構性減稅,擴大國內需求;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大力推進
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
撐,增強發展后
勁;大幅度提高
社會保障水
平,擴大城
鄉就業,促
進社會事
業 發 展 。
政府大規
模投資鐵
路、公路
和基礎設
施,不僅極
大地提高我國
物流運行能力,
而且帶來大量的
即時物流需求。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物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605.3億元,同比增長51%。大范圍調整和振興產業,有利于產業物流需求的集聚和釋放,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都是物流業發展的利好消息。
第三,我國物流業發展將會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的步伐。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困難的境地。這場危機對我國經濟也造成較大沖擊,我們正面臨嚴峻挑戰。危機對物流業的影響從結構細分,外貿業務大于內貿,生產資料大于生活消費品,基礎性服務大于增值性服務,沿海地區大于中西部地區。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物流業出現了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的趨勢。一是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二是開展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體化服務,供應鏈模式得到較快發展;三是物流信息化建設受到重視,傳統產業流程改造開始加速;四是物流業沿著由外向內、由東向西的兩個方向轉移;五是物流企業轉型升級,低成本擴張的趨勢;六是物流企業兩極分化加劇,物流市場面臨新的 “洗牌”。對于這些趨勢,我們兩岸業者都要認真研究,堅定信心,從容應對。
貫徹落實 《規劃》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今年3月10日,國務院國發(2009)8號文發布了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是我國物流業第一個專項規劃,也是第一次以國務院名義發布的指導物流業發展的文件!兑巹潯吩诜治鑫覈锪鳂I發展的現狀與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十項主要任務、九大重點工程和九條政策措施。這是指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規劃》出臺前后,我們聯合會、學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從2002年開始,聯合會就派人參與了 《規劃》的調研論證、起草修改。今年1月,我本人向王岐山副總理當面匯報了有關政策建議,國務院出臺的相關文件中,七條政策中有四條采納了我們的建議。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 《規劃》的前兩天,也就是2月23日,我們組織了10家大型物流企業的代表,到國家發改委座談,我代表聯合會提出了10條政策建議。 《規劃》出臺以后,我們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瞭望周刊等中央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組織了三個調查組,由主要領導帶隊,分赴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進行調研,走訪了100多家物流企業,已形成綜合調研報告,提出了調整和振興物流業的政策建議。我們組織了稅收問題專題座談會,已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10條稅收政策建議,并已推薦119家企業作為第五批物流稅收試點企業。聯合會參加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落實 《規劃》工作小組,按照部門分工方案,主要的政策細則制定工作要求2009年12月底完成,專項規劃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目前,聯合會已經開始參與物流園區、商貿物流、物流標準和應急物流等專項規劃的起草制訂工作。各省市區政府也在制定相關的規劃和政策,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已有極大改善。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以后,大家感到很振奮,但規劃的落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根據我們的調查,調整和振興物流業目前最需要以下八個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財政支持政策;二是稅收減免政策;三是放寬融資政策;四是便捷交通政策;五是結構調整政策;六是土地使用政策;七是需求引導政策;八是產業安全政策。這些政策建議,我們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研究上報,并與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溝通。
當然, 《規劃》的落實,在于政府營造環境,更在于企業市場化運作。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方向不會動搖,物流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不會停頓。政府一定會通過多種方式支持物流業發展,但最根本的還要依靠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去運作。物流企業應該積極地領會 《規劃》,主動地貫徹 《規劃》,按照 《規劃》的基本思路,調整經營方向,尋求市場定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服務能力。一是與 《規劃》的指導思想對接。其核心是,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二是與 《規劃》的區域布局對接。 《規劃》提出的九大物流區域,十大物流通道,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17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應該成為物流企業經營發展的重點區域。三是與 《規劃》的重點領域對接。如:石油、煤炭和重要礦產品物流;糧食、棉花物流;農產品、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物流;城市統一配送;醫藥物流;化學危險品物流;汽車綜合物流服務;回收物流和綠色物流;郵政物流;應急物流等。四是與 《規劃》的九大工程對接。 《規劃》提出了物流業發展的九大重點工程: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工程;物流園區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農村物流工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物流標準和技術推廣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工程;物流科技攻關工程;應急物流工程。五是與地區和部門的實施細則對接。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正在按照國務院文件的要求,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相對于 《規劃》來說,這些方案和政策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物流企業要予以極大關注。力爭在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經過業內人士的不懈努力,把 《規劃》落到實處。
海峽兩岸物流業有可能率先復蘇
去年3月以來,臺灣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系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年來,國共兩黨領導人舉行了兩次高層會談,就新形勢下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達成廣泛共識。兩岸兩會恢復中斷9年之久的制度化協商,3次兩會領導人會談簽署了9項協議,達成一項原則共識,兩岸 “三通”現已基本實現,兩岸關系出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全新局面,兩岸同胞從中實實在在地受惠得益。
今年前4個月,福建對臺農產品進出口總值達8300多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七成;福建檢驗檢疫局轄區(不包括廈門檢驗檢疫局轄區)對臺直航貨輪511艘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前不久,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圓滿落幕,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范圍最廣的兩岸大型民間交流活動。論壇期間,來自兩岸的各界人士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9月份以前將有7至9個采購團先后赴臺考察并洽談采購事宜,必將產生大量的物流需求。
最近,國務院發布 《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對臺先行先試政策。國務院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海峽西岸物流同樣給予關注。以廈門為核心的東南沿海物流區域已列入全國九大物流區域,并把廈門市列為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海西經濟區東面臺灣,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連內陸,鄰近港澳,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隨著區域壁壘的消失和區域合作的深入,海西物流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橋梁。憑借優良的港口群資源,發展臨港物流集散和加工貿易,吸引內陸腹地經濟區的物流業務,將會成為臺灣與大陸對接的物流中心,成為撬動區域經濟杠桿的重要支點。我們的物流企業要認清兩岸關系發展的大趨勢和海西物流的戰略地位,在推進兩岸物流合作中一定能夠找到新的商機。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是擺在兩岸同胞面前的急迫任務。兩岸物流業界應當進一步攜手合作,同舟共濟,共同克服這場危機造成的影響。隨著兩岸 “三通”的實現和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強大的潛在物流需求就會很快激發出來,聚集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海峽兩岸物流業將會率先復蘇。 (本文根據作者2009年6月19日在第二屆 (2009)海峽物流論壇上的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