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經濟刺激計劃未實行貿易保護
2009-6-30 15: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6月26日聯合發表談話指出,中國在已實施的刺激經濟計劃中,平等對待國內外產品,今后仍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對外開放,絕不會采取任何歧視外國企業、外國產品的做法。
發言人表示,不久前中國有關部門頒布 《關于印發貫徹落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工作意見的通知》,國際上一些媒體將其解讀為實施“購買中國貨”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這是一種誤解。發言人強調,頒布《通知》主要是為嚴格執行法定的招標投標制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記者點評:國貨與外貨,在4萬億元經濟刺激工程中展開激烈地博弈。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億歐元的25臺風力渦輪發電機訂單競爭中失利,我國政府采購便被扣上了 “排外”的帽子。值得欣喜的是,國家發改委很快予以回應,并指出我國政府招標工程中問題較多的并不是 “排外”,而恰恰是對國貨的限制。此后,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4萬億元拉動內需相關的政府投資項目,必須優先購買國貨。卻不料,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國外媒體的圍攻,認為中國這種做法是在搞 “貿易保護”,將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事實上,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不斷派出大型采購團到國外進行采購,以實際行動助推世界經濟回暖,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在政府采購中,優先購買國貨已是各國都認可的國際慣例。中國此舉只不過是在規范政府采購中普遍存在的歧視國貨的不當行為,與貿易保護主義根本扯不上關系,一些國際媒體的貿易保護之說,無疑是對中國的誤讀。而對于貿易保護主義這個敏感的詞匯,更有專家指出,越是經濟形勢不好,貿易保護主義越將盛行,金融危機之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其表現形式也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在世界貿易組織當中的管理優勢,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那么,我國作為拉動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因此,保持立場,堅持原則在這一特殊時期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