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危機中“抄底”內河集裝箱運輸
2009-6-30 15: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新入股的澳門投資商第一筆資金匯入浙江湖州安吉川達物流有限公司帳上,“復活”了停工長達5個月的浙北最大集裝箱碼頭工程。
絕境逢生——
“擱淺”的集裝箱碼頭復工
這幾天,在安吉馬家渡梅湖線航道旁,安吉川達集裝箱物流碼頭工程恢復了施工。
安吉川達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少遠說,等澳門投資商的資金到位后,剩余的工程將全面鋪開,完善碼頭岸線設施,建設道路、堆場和倉儲中心,預計今年底碼頭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地處浙北山區的安吉縣,具有“中國竹鄉”的美譽,竹木制品加工成為當地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一直以來,這些外貿出口的竹制品、轉椅、辦公家具主要是由公路運至上海港,遠銷海外。
據調查,去年,安吉進出口集裝箱達15.6萬標箱、96萬噸。2006年,香港旭達國際物流公司看好長三角內河水運資源優勢,與安吉亞川物流有限公司聯手合作,共同投資2.5億元,建造浙北最大的集裝箱物流碼頭,設有500噸級集裝箱泊位5個,年吞吐量20萬標箱,被列入省物流業重點工程項目。
然而,去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業務在廣州、深圳沿海的香港旭達國際物流公司航運業下滑,牽連到正在建設的安吉集裝箱碼頭項目,建設資金嚴重短缺,工程進度逐漸慢了下來,到了今年初基本上處于停工狀態,一時陷入困境。
安吉政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想方設法,通過多渠道招商引資,而投資商則多方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以盡快重新啟動碼頭工程建設。
此時,澳門恒和集團先后3次專門派人到安吉實地考察集裝箱碼頭項目。
澳門恒和集團派駐安吉的總經理陳平認為,當前,國家振興物流業,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展以“水水中轉”為主的集疏運體系,長三角內河水運集裝箱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巨大。
目前,該集裝箱碼頭項目投資商已進行重組,簽定了股權轉讓協議,澳門恒和集團將注資9000萬元,加快推進碼頭工程建設。
在國際金融危機下,對于外貿出口企業來說,更迫切的需要就是盡量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黃少遠說,“一艘900噸船舶可以裝載52個標箱,相當于26輛卡車運輸,而且一個集裝箱從安吉運往上海,水路與公路運輸相比,至少可以節省200元左右,安吉外貿企業一年可增收3000多萬元”。
據黃少遠介紹,集裝箱碼頭建成后,當地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入駐碼頭,對外貿進出口集裝箱直接進行報關、商檢、通關,實現“門到門”服務,可解決外貿企業貨物倉儲難的問題。
危機“抄底”——
內河港口碼頭建設火熱
長三角內河港口碼頭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貨物集散的腹地。誰搶占“先機”,誰就能贏得市場“商機”。
浙能長興捷通物流有限公司碼頭臨靠長湖申線航道源頭,主要負責浙能長興電廠煤炭中轉,去年吞吐量達180萬噸。長興捷通物流公司洪建平總經理說,由于水運具有運能大、能耗低、成本小、污染少的優勢,這幾年,電廠煤炭運輸由鐵路轉向水路,碼頭吞吐量逐年遞增。
眼下,長興大力發展長三角現代物流集散區,又逢長湖申線航道改造升級,碼頭擴建勢在必行。5月18日,長興捷通物流碼頭擴建工程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將新建3個500噸級、2個1000噸級的碼頭泊位,項目總投資約2.35億元,建設周期為18個月。
據介紹,該碼頭擴建工程按“一港三區”規劃建設,即“一港”長興捷通港;“三區”電煤中心區,內河集裝箱、倉儲物流區,錨泊或多功能碼頭區。主要突出煤炭、內河集裝箱運輸和過境物流。
洪建平說:“我們要搶占‘先機’,抄國際金融危機的底,開啟公司新一輪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壯大企業實力,等金融危機過后,國內外貿出口逐步回暖,集裝箱運量上升,我們就可以搶先一步贏得內河水運市場‘商機’”。
加快內河港口物流平臺建設,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今年,湖州港碼頭建設呈現良好態勢,截至5月,全市已建成碼頭泊位4個,在建碼頭泊位10個。大量外地企業投資建設港口碼頭,進入內河現代物流業領域,尤以杭資企業居多。
根據《湖州港總體規劃》,到2020年,湖州港規劃建成碼頭泊位154個,其中集裝箱碼頭泊位16個,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100萬標箱,成為具有裝卸存儲、中轉換裝、臨港工業、現代物流、旅游客運等功能齊備的全方位、綜合性內河大港。
強勢推進——
打通水上高速航道
據統計,今年5月份湖州港貨物吞吐量達145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這已連續幾個月保持增長勢頭,排名全國內河港口吞吐量前10強第二位。然而,在湖州港貨類吞吐量統計表上,筆者驚奇地發現,進出港貨物全部是建材、水泥、煤炭、木材等內貿物資,而外貿進出口的集裝箱為“零”。
內河水運業發達的湖州,去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43億噸,為何水運集裝箱難于發展呢?
其實,早在2003年,湖州有了西塞鐵公水中轉集裝箱碼頭后,南潯鑫達也建造了集裝箱碼頭,開通了集裝箱內支線。由于受航道條件、橋梁“瓶頸”、堵航等因素影響,內河集裝箱運輸止步不前,去年5月最終被迫停運。6年間一共只有6000多標箱。
破解內河水運集裝箱這一難題,必須盡快打通湖州連接上海的水上大動脈。去年,浙江省內河首條千噸級航道湖嘉申線湖州段航道建成后,長湖申線浙江段航道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工程概算投資18.59億元,建設工期為5年。今年,京杭運河浙江段“四改三”工程和梅湖線航道“五改四”工程即將啟動,將完善浙北高等級航道網,迎接“高速水運”時代的到來。
可喜的是,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大內河航道網改造,與江蘇、浙江內河主干航道對接。預計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上形成以水路集疏運為主體、公路集疏運為輔助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水中轉”所占比例將達60%。
長三角內河航道拓寬升級,橋梁“瓶頸”打通,便捷暢通的水上交通條件,使得浙北地區外貿集裝箱可以乘船順著水上高速航道,一路到達上海外高橋碼頭,再乘“穿梭巴士”駁運至洋山港,大大提高運輸效率,降低企業運輸成本,緩解公路交通壓力。
長期從事物流運輸業的黃少遠介紹說,如果以安吉遞鋪為中心,用汽車運集裝箱到上海外高橋,一個來回需要20個小時,而裝滿集裝箱的運輸船運一趟需要25個小時。水上高速航道打通后,公路與水路運輸時間相差無幾。目前,安吉川達物流有限公司內河集裝箱船型設計出爐,即將投入建造。(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