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發展衢州融入——“海西”觀察
2009-6-3 1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福建全省上下在“海西先行”中急欲加快發展。那么,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對衢州來說是一個什么樣發展機遇?
在海峽論壇會議期間,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與會的浙江省臺辦副主任邵建偉。“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光是福建省的,也包括浙江的溫、麗、衢。”邵建偉說,國家對海西的扶持,也同樣給浙江相關市縣帶來好的政策。“至于怎么具體理解政策、利用好政策,值得研究、探討、交流。”他說,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積極努力,做活文章,引起重視,只有工作做到位了,才可能更深入地利用好這個“題材”。
市旅游局副局長鄭兵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海西經濟區的提出,對我們衢州的發展很有幫助,尤其是旅游業更直接、更快捷。“我們與福建旅游局關系很密切。”鄭兵說,我市旅游與福建方面交流比較頻繁,之前已經銜接多次。規劃對接、宣傳對接、活動對接是旅游部門一直在做的工作。近兩年,我市旅游主攻福建市場收獲很大,從福建、廈門來的游客不斷增加,特別是以廈門為跳板,努力吸引臺灣游客。
對海西經濟區建設與衢州的關系,也有持比較謹慎的看法。
“關鍵要看我們有沒有項目去對接。”談起“海西”這個話題,市經委副主任楊思駿說,短期來說“海西”建設可能會弱化我們的競爭優勢。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福建是“海西”的主體,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其對臺資的吸引力增大,而且內資也有可能向那邊轉移。
“可能有利有弊。”市發改委副主任王盛洪認為,海西經濟區建設,國家會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支持。比如衢州至寧德的鐵路,寧德市政府已來衢溝通。交通方便起來,對衢州的經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都會有促進。但在海西經濟區,衢州畢竟處于邊緣區域。“衢州是洼地,還是會被邊緣化?”王盛洪說,目前來看還有不確定性。
“我們要考慮我們的戰略定位。”市經委主任傅炎康說,衢州已被列入長三角經濟區,現在又被列入海西經濟區,我們是這兩個經濟區的交集區,又是邊緣區。因此他說,我們要在這種區域經濟布局的格局中,考慮我們的戰略定位,要研究我們的機遇,要做好產業對接,要為迎接機遇做好軟硬件準備。“建設海西經濟區,除了純經濟的因素外,還有很強的政治意義,這個區域的崛起是必然的。”傅炎康說,在這個崛起過程中我們肯定會有機會,我們要積極加入、積極融入。尋找對接的突破口,核心在產業對接。
閩衢加快牽手主動融入和對接
觀念中,“海西”與我們似乎有些陌生,有些遙遠。與融入長三角相比,衢州與福建同被列入海西經濟區之事或許不少人并未加以關注。
但是,閩衢之間的相互往來已越來越頻密,這卻是一個發展的現實。
衢州“廣通物流”老板黃種孝,可以說是一個見證人。
1994年,廈門籍的黃種孝看到閩衢之間的商貿發展前景,成立了專門提供閩衢之間物流服務的“廣通物流”。現在,“廣通物流”已成為服務兩地的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
“現在,通過我這里運往福建廈門、莆田、漳州、泉州等地的貨物,每個月都有1000余噸,那邊運過來的也差不多。”黃種孝告訴記者,廈門臺商很多,有生產服裝、籃球、消防水帶等,衢州的棉紗和半成品布有不少是拉過去供給福建的臺商,以及晉江的服裝企業。衢州運過去的還有礦山機械、樹脂、紙制品等。而從福建運來衢州的貨物,有熱帶水果、蔬菜、餅干飲料等。“兩地之間每天都有貨物來往。”黃種孝說,現在衢州到廈門的飛機航班客座率很高,同樣是兩地之間交往密切的表現。
去年底,閩衢邊界首條省際高速大動脈“黃衢南高速”衢州至福建南平段建成通車,與福建境內的浦南高速對接,福建增添了一條重要的內陸通道,衢州順理成章地成為海西地區,成為福建向內拓展、向東連接長三角的前沿。
常山籍人士、廈門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徐進功非常關心海西經濟區建設對家鄉發展的影響。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海西建設成為國家戰略,說明國家對海西的特殊地位非常看重。
“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措施。”徐進功很認真地說,國家出臺的加快海西經濟區建設的政策,我們不要以為只是為福建省制訂的,實際上衢州也拉入了這個經濟區,政策同樣可以用。“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解讀它,要用足用好。”
徐進功認為,現在衢州和這個區域連在一起了,閩衢的手牽到了一起,我們要主動融入、主動對接。臺商是一個方面,這個區域本身也有發展得很好的,如福建的廈門、泉州等,我們也有可能承接來自這些地方的產業轉移,利用“海西”這個平臺發展衢州經濟。
“衢州的旅游發展潛力也很大。”徐進功介紹,廈門是個旅游城市,雖然沒有多少東西看的,但旅游經濟做到了300多億。他說,衢州有江郎山等自然山水優勢,有龍游石窟、南孔、爛柯山等人文優勢,也可以通過閩衢協作吸引臺灣等地游客。他說,臺灣的現代農業做得很好,廈門對臺的農業交流獲得國家的肯定,衢州在加強兩岸農業上的合作也大有文章可做。
記者了解到,溫州市發改委已專門增設了一個“海峽西岸辦公室”,負責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