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藥品企業遇換證門坎 物流行業洗牌加劇

2009-6-3 1: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近日下發的《關于印發自治區換發藥品經營許可證工作方案的通知》,讓疆內2500多家藥品零售、連鎖、批發藥企加快了規模經營、發展藥品現代物流的進度。 
    新規提高藥企倉儲條件 
    5月26日上午,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四個穿著白大褂的藥房人員把300多個包裝品種不同的藥品,用專門的托車分門別類地送到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倉庫里,全部過程不到30分鐘。 
    與以往藥品集中放在一起不同,這個倉庫還分有陰涼庫、冷庫、常溫庫、易串味庫等倉室。 
    擁有這一現代化藥品倉儲配送的是首府一家醫藥批發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張海告訴記者,這個藥品倉庫耗費半年時間,花了80多萬元。 
    “這個新倉庫可以分類儲存藥品。”張海說,他經營了10年企業,今年是藥品經營許可證5年有效期到期換證的時候,年初他就開始大力整頓,現在就等監管部門來驗收。 
    與張海剛好相反的是張子榮,他同樣經營了十幾年的藥品批發業務,但現在他準備收拾行囊回老家,退出該市場。他告訴記者,他經營的是小公司,經營十幾個專業藥品,年利潤只有十幾萬元,根本沒錢來改善倉儲條件。 
    張海和張子榮之所以境遇不同,均緣自5月13日自治區藥監局啟動的《藥品經營許可證》5年到期重新換證的通知。 
    “此次換證通知提高了企業的店面面積、倉儲條件以及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說,我區藥品經營企業早在2004年集中換過一次證,這次剛好5年,到年底前我區將有74家藥品批發企業、2477家藥品零售企業包括連鎖門店面臨重新換證。 
    “推動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實現規模經營,發展藥品現代物流,促進藥品流通企業整合”,這是新醫改大政方針中的一條。據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新疆的藥品行業存在自身特點:地域大、物流運距長、成本高。 
    前幾年,疆內藥品經營企業都處于培育期,企業規模普遍小,經營品種少,不利于管理,給患者用藥安全帶來不安全因素。 
    該負責人說,此時提高準入門檻是嚴格按照新的醫改方針,對我區醫藥行業進行整合,促成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從而保證藥品的質量安全和患者用藥方便。 
疆內企業備跳“龍門”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新疆部分企業就已加緊準備跳過“龍門”。 
    “按照新的要求,批發企業的倉儲門檻由以前的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提高到2000平方米,這一點很要命。”新疆一家藥企總經理姜林(化名)告訴記者,在烏市要找到達到2000平方米的倉庫并不好找。 
    “從去年年底我就為換證開始做準備,一直找倉庫,看了很多家都不合適,估計認證高峰期倉庫會更緊張。”姜林說。 
    在他看來,換證要達到新要求,對一個批發企業來說,硬件設施和設備至少要投入50萬元以上。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租庫房租期是5年,按照規定要求,倉庫面積比以前大了1倍,房租也會相應增加1倍,至少要15萬元房租;電板、托車、冷庫等輔助設備需要投入10萬元;再算上人員配備、設備改進等方面的成本,現代化物流少說也需要50萬元以上的投入。 
    另一家新成立的醫藥批發企業負責人張濤(化名)也告訴記者,去年他的企業成立花費了100多萬元,“這比以前注冊藥企要多花近50%的錢”。 
    不僅批發企業如此,零售連鎖門店同樣面臨成本增加的狀況。 
    已通過GSP認證的滿江紅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華說,新的認證提高了對門店面積、人員配備方面的門檻。 
    她解釋說,門店面積由以前的40平方米以上提高到了60平方米以上,對企業來說,要達到這個要求,門店租金都相應增加,“企業如果增加門店,成本會加大,風險也大。”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現在我區醫藥零售企業的毛利率在10%左右,平均利潤率約3%。在認證門檻提高的情況下,一些實力弱、規模小的藥企將退出市場。

 弱企已開始出局 
    而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已經開始出局了。 
    “連房租都賺不回來,只好關門了。”經營藥店已有十余年的李榮無奈地告訴記者,他之前在烏市經營了3年藥店。 
    隨著連鎖藥店的興起,他的單體藥店在市場上逐漸出現劣勢,2008年他只好轉戰阿克蘇,剛穩定下來,又遇到換證門檻提高。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他所開的藥店在阿克蘇市繁華地段,面積是30平方米-40平方米。換證門檻提高后,他在附近找了一個80多平方米的門面,一年房租是9萬元,折算下來月租金7500元;雇一位藥劑師,工資是1600元,3個店員的工資每人1200元,工資支出每月就是5200元,每月總支出1.3萬元。 
    “而我每天的營業額是1000元-2000元,每天的純利潤比在烏市高,是150元-300元,一個月也就4500元-9000元,這樣算下來,有時連房租都賺不回來。”李榮說,他經營了近半年,最后只好放棄了十多年的“營生”。 
    記者了解到,像李榮這樣退出市場的零售藥商不在少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藥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換證提高了準入門檻,零售連鎖企業里可能有一半的企業將過不去關卡,而剩下一半的企業雖然有實力過關卡,但還將有1/2的企業面臨虧損。不出一兩年,我區零售藥企不會超過500家。 
    自治區藥監局的數據統計,我區僅藥品批發企業就有145家,而零售企業有6000多家(含連鎖門店),僅烏市的零售藥店就有1200家。 
    據業內人士介紹,內地的批零藥企早在幾年就已經開始整合了。新疆目前的醫藥企業數量多,規模還處于低水平。 
    隨著近幾年九州通、國藥、南京制藥、三精藥業等內地大型藥企進疆,本地也擁有東方康泰、百草堂等連鎖企業,新疆藥品市場發展已趨于成熟,整合勢在必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