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本杠桿撬動云南經濟
2009-6-29 2: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27日,云南省資本市場與產業發展高層論壇暨第二屆春城金融論壇在昆明市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財政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以及云南省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共同商討了如何用資本市場促進云南省經濟發展的良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發展金融 培育優勢
2008年,云南省經濟增速11%,高于全國兩個百分點,投資增速26% ,也高于全國投資平均增速,人均GDP達到1854美元。盧中原表示,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階段,是結構變動里發展機遇擴大、速度加快的階段,云南正處在這樣階段,是金融業加大支持力度的最好時機。
在談到金融與產業發展的關系時,盧中原建議:云南省首先要深挖潛,廣結緣。昆明市金融機構多于成都、西安、重慶等城市,有存差;產權和礦業權交易市場基礎好;冶金集團等上市公司實力強,行業領先。二是善突破,爭試點。抓住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改革重點和區域一體化機遇,推動“產融結合”,爭取資源價格和有償使用制度、保險制度等改革試點權。第三,促流轉,聚優勢。金融創新應和土地制度創新密切結合,巧借土地等要素流轉之勢放大金融服務功能,促成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第四,育核心,帶周邊。改變昆明單極帶動的局面,通過“產融結合”形成多極帶動云南發展的新格局。
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張天強:財政+金融 合力促發展
張天強表示,要充分發揮財政與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的作用。通過財政政策的運用來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社會穩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次,運用財政政策,完善金融環境。近年來,國家財政在大力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同時,運用財政補貼政策,加強金融市場建設,鼓勵和引導投資。
此外,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投資的作用,形成融資多元化,這些是解決經濟結構調整中資金短缺的有效方法。同時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整合政府出資的擔保機構,不僅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也有利于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云南產業發展要“抓兩頭”
馮飛認為,云南省的產業發展和全國一樣,面臨著新形勢:一是傳統產業能力過剩問題十分突出。二是面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新機遇。第三,需求不振、增長乏力。他給這樣背景下的云南產業發展開出了“抓兩頭”的良方:不僅要抓傳統產業結構升級,還要抓符合省情戰略的產業發展。
云南省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包括有色金屬為主的礦業,水電為主的能源產業、中醫藥產業和旅游業。馮飛特別強調了他對礦業和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建議。
對于礦業的發展,他表示,應該建立礦業資本市場,一方面可解決礦業發展資金持續供給的問題。另一方面,引入透明的管理新機制可有效監管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問題。對于云南正處在發育階段的中醫藥產業,他認為應該引入戰略性PE和VC,同時建議政府可設“種子基金”來引導風險投資。而符合省情戰略的產業則是發展不“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的生物能源和太陽能及相關產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所長任興洲:物流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的選擇
云南省處于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結合部,與緬甸、越南、老撾三國接壤,邊境線占中國陸上邊界的1/5。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云南成為物流大省的潛力,但云南的物流企業規模較小、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組織程度不高,多以簡單的倉庫保管和貨物運輸為主,現代物流很多方面還沒有提上日程。物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是常態,這就使云南物流業的融資難上加難。
任興洲對困境中的云南物流業如何融資提供的建議是,一是重點發展和改善云南的物流基礎設施條件。利用此次應對危機的刺激計劃,爭取更多的鐵、公、機、港項目,以爭取中央財政的投資支持,改善交通運輸條件。二是積極引進外部資金,投資省內物流業。三是利用私募方式融資,對多數中小物流企業,私募融資是可行的方式。四是利用股權解決融資問題。五是積極獲得銀行貸款。六是想方設法得到物流基金的支持。另外,物流企業進入創業板市場直接融資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