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鐵路:創出世界重載運輸奇跡
2009-6-28 10: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在6月22日舉行的第九屆國際重載運輸大會上,我國大秦鐵路以雄踞世界年運量首位的驕人業績,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國鐵路同行的齊聲贊嘆。這標志著以大秦鐵路為代表的中國鐵路重載運輸技術創新取得重大成就,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近日,記者從第九屆國際重載運輸大會上了解到,2008年,大秦鐵路實現煤炭運量3.4億噸,2009年運量將達3.8億噸,是原設計能力的3.8倍。這條鐵路已成為世界上年運量最大的鐵路。在重載運輸大會上,各國鐵路重載運營商對近年來中國鐵路重載運輸技術的進步驚嘆不已,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技術創新提高運能
貨運重載化是世界鐵路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鐵路重載貨物運輸的主要特點是列車編組加長,重量加大,實現全程直達運輸,通過采用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大軸重和低自重貨車、列車控制同步操縱等技術,使鐵路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更加突顯,大幅提高鐵路在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市場的競爭力。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鐵路重載貨物運輸在許多國家引起廣泛重視。
大秦鐵路自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秦皇島市,縱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我國西煤東運的主要通道之一。除了主要運載山西北部的煤炭,一些來自內蒙古西部、陜西北部的煤炭也由大秦鐵路運出。
“大秦鐵路是我國新建的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1992年底全線通車,2002年運量已達到1億噸設計能力。”鐵道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為最大限度發揮大秦鐵路運能,有效緩解煤炭運輸緊張狀況,2004年起,鐵道部對大秦鐵路實施持續擴能改造。2004年12月12日,大秦線進行了2萬噸列車牽引試驗,走上了以技術創新提高鐵路運能之路。
大秦線開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無論從列車長度、還是當地地理環境,都考驗著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據鐵道部有關人士介紹,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長達2.7公里,大秦線地處山區,隧道多,坡度大,必須解決好 “山區鐵路通信可靠性、長大下坡道周期制動、長大列車縱向沖動”三大技術難題。為此,鐵道部先后安排了60多項科研項目,以攻克三大技術難題為主要目標,在列車同步操縱、無線數據傳輸、牽引技術、制動技術、車輛重載技術、基礎設施強化技術、牽引供電強化技術、重載運輸組織技術、重載組合列車優化操縱、綜合維修技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技術創新工作,形成了大秦線2萬噸組合列車重載運輸技術體系,為大秦線日后創造世界重載運能第一創造了條件。
2007年6月2日,第一臺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和諧型大功率交流電力機車在大秦線投入使用。同年8月,成功開行2臺和諧型機車牽引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開創了世界鐵路重載史的新篇章。
創造重載運輸奇跡
近年來,大秦線的運能數量被不斷刷新。
2007年和2008年,大秦線年運量分別突破3億噸、3.4億噸。按照世界重載鐵路理論,單條鐵路年運量的極限是2億噸。如今,這條年設計運量為1億噸的鐵路,不僅早就突破設計運量,而且還大大突破了世界重載鐵路的理論極限。
鐵道部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了提高大秦鐵路運能所帶來的高效運輸:“在列車速度、密度合理匹配的同時,將大秦鐵路列車重量由5000~6000噸提高到1萬噸和2萬噸,年運量便可由設計能力1億噸提高到4億噸。這與新建一條重載線路相比,可以節約2/3的投資,節約2.4萬畝土地。”由此可見,大秦鐵路的優勢并非僅為運量大,其具備潛在價值也非同一般。
同時,在挖掘大秦鐵路運能的過程中,鐵路部門通過系統集成創新,成功掌握了2臺和諧型機車牽引2×10000噸重載組合列車的成套技術,掌握了4臺韶山4型機車牽引2×10000噸和4×5000噸重載組合列車的成套技術。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標志著中國鐵路重載運輸成套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大秦鐵路2萬噸重載列車和1萬噸重載列車以時速80公里運行、日均開行100對、日均運量100萬噸以上的運輸組織模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我國京廣、京滬、京哈、隴海等繁忙鐵路干線在大量開行時速每小時200~2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速度大幅提升、列車密度大幅增加的同時,已經普遍開行5000~6500噸重載貨物列車。這種客貨共線運行,速度、密度、載重三者并舉的運輸組織模式,同樣是世界鐵路運輸的一項重大創舉,也是中國鐵路贏得世界鐵路同行贊嘆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