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業作為“第三利潤源泉”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也是入世后我國產業中面對機遇和挑戰最多的領域之一。溫州市政府為了更好的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將現代物流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
溫州地區經濟總量大,但是自然資源少,工業原料采購和產成品銷售“兩頭在外”,形成了巨大的貨物流量。同時溫州是民營經濟發達,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企業自建物流成本較高,迫切需要優質、高效的物流服務,以便企業集中力量發展核心競爭力。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范圍廣的社會化物流中心,將成為溫州物流發展的方向。
溫州要實現“國際性輕工城”和“東南沿海大商港”的戰略目標,必須有現代物流業來支撐。只有通過發展先進的物流產業,搭建輕工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和輕工產品的流通平臺,才能使溫州的產品走出去,與國際品牌進行競爭,才能引進來,吸引世界各地的輕工產品到溫州進行貿易,構建東南沿海大商港。率先發展港口物流業可使商港建設和國際輕工城建設結合在一起,使溫州成為國際輕工產品的實體商港和信息商港,促進溫州港真正成為溫州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窗口和輕工產品參與國際大循環的物流平臺。
港口在現代物流業中占主導地位
現代化的綜合港口不僅僅只是簡單承擔進出口散貨和集裝箱的裝卸、轉運、臨時儲存功能,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日益增長和現代綜合物流業的發展,港口已成為國際貿易的綜合運輸中心和國際物流的主要參與者。港口不再作為獨立的單元存在,而成為運輸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是交通運輸的樞紐,是物資流通的集散地,它與城市的發展關系非常密切。
港口作為多式聯運的最佳結合點,國內外的諸多港口都在開展物流服務的研究和規劃,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并把港口納入城市物流規劃之中。以港口為依托,發展現代化的綜合物流中心,帶動區域物流的發展。港口同時具有水域和陸域的地理條件,水路運輸承擔外貿貨物運輸90%的貨運量。
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優勢所在
港口是遠洋運輸的起點和終點,承擔著貨物最大的份額,是整個運輸鏈中大量貨物的集結點,世界貿易的90%以上是通過海運方式實現的;港口還是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點,如果不同的地區生產要素存在較大差異,而要將其以最有利的方式結合,港口往往是最合乎邏輯的地點;現代港口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是不同運輸方式匯集的最關鍵節點,貨源信息集中、疏運網絡完備,鐵路、公路、水運甚至航空四通八達,是船舶、航海、內陸運輸、通訊、經營、技術的匯聚點,具有開展現代物流的良好基礎。所以,港口在物流服務鏈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僅僅是海陸貨物運輸的重要節點,也是國際貿易的服務基地和貨物物流分撥陪送中心。屆于港口在物流生產中的特殊地位,優先發展港口物流在整個物流產業具有很大優勢。
我國港口自邁入新世紀后,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如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吞吐量及集裝箱吞吐量上已位居世界第一。特別在一些主樞紐港,與世界上一些主要港口每天都有國際班輪來往。
現代綜合港口一般都擁有較完善的裝卸、運輸設備,較大面積的堆場,倉庫及良好的集疏運系統,有較強的物資中轉能力,其他運輸業是不具備的。港口的軟硬件設施在物流服務中具有繼承性,這為港口從事物流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港口的現代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可為港口物流提供良好的控制和管理,這就為吸引和集聚各類企業來港口物流園區或配送中心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中心城市往往形成于港口城市,其經濟輻射能力強,是商貿流、資金流、貨物流和信息流理想的匯聚地。當需要從事附加的工業、商業或其他技術活動時,選擇在這樣的集結點進行,往往最能取得規模效益。
溫州港發展現代綜合物流的有利條件
1.港口現狀
溫州市是浙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浙江省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列入全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溫州港也是全國沿海20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港與天津、大連、連云港、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港口均有直達的航線,已與日本、韓國、科威特、俄羅斯、新加坡及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有著航運貿易往來,經甌江上溯與麗水等內陸腹地相通。溫州港現有上浦、七里、龍灣、楊府山、狀元岙等4個公用貨運港區及小門島等一批貨主碼頭,港口設施齊備,集疏運條件好,港口基礎設施提高迅速,港口綜合實力顯著增長。目前,甌江口內航道龍灣至甌江口外可通航萬噸級海輪。截止到2006年底,溫州港擁有生產性碼頭岸線總長6055米,共有各類生產性泊位246個,泊位年通過能力1772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最大可靠泊5萬噸級船舶。然后七里二期、狀元岙二期、樂清灣、靈昆港區等一些深水或專業的碼頭正在緊羅密布的建設和規劃中,近期溫州港的吞吐能力和整體實力會有一個快速的提升。2007溫州港吞吐量達到4246.5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35.1萬TEU。預計溫州港的吞吐量: 2010年7500萬噸,2020年12000萬噸。與港口建設配套,對甌江口航道進行了整治。
2.溫州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溫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溫州人艱苦努力下,牢牢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大膽創新,敢于挑戰。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實力顯著增長,屢次被列為最具經濟活力的沿海開放城市,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其他城市學習和取經的榜樣。2007年溫州市的GDP達到2145億元,年遞增達14%,進出口總額122.48億美元,進出口量在我國加入WTO的大好形式下,幾乎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強大的區域經濟實力為溫州港發展物流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腹地范圍內巨大貨運量
港口發展現代物流業,必須有充足的物流通過量,這需要依托所在區域的經濟實力和腹地范圍內物流生成量。溫州地區具有經濟總量大但自然資源少,工業原材料采購和產成品銷售“兩頭在外”的特點鮮明,因而產生巨大的物流量。據預測,溫州港物流量在2010年將達到1323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為82萬TEU,公路和水路占到總物流量的90%以上。目前,溫州有72%以上的貨物經外口岸流出,其原因就是我市的集疏運基礎薄弱,功能單一、力量分散、行業混亂,成本偏高,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溫州市現代
物流業的發展,形成從原材料、產品、市場、消費者,從起點至終點有效流動過程的流通體系,使溫州名副其實地成為國際性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和集散地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溫州港的直接經濟腹地包括溫州市和麗水市甌江沿岸、330國道和104國道沿線及臺州南部地區。隨著金溫鐵路、330國道主干線輻射作用的發揮,溫福、溫甬鐵路的通車,甌江航道條件改善及金麗溫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溫州港間接經濟腹地逐步擴大到浙西南、閩北、贛東、皖南等部分地區。溫州港輻射范圍內的溫州、臺州、金華、麗水、衢州五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05年總計為454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為198.7億美元,經濟發展速度快,總量不斷擴大,外向型經濟有了長足進步,進出口總額近五年的增速都在20%以上(溫州高達32%),預計2010年五市的GDP高達7300億元。由此可見,需要一個現代化、綜合性物流業來維系腹地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來支撐巨大貨運量快速運轉的需求。
4.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
溫州在近海扇面700海里內,與日本、朝鮮、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搖搖想望,是外貿輻射均勻、寬廣的進出口良港城市。2007年溫州市外貿總額達122.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近32%;隨著對外經濟合作步伐加快,溫州已與15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與合作關系;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各種交流型博覽會、交易會,如今年成功舉辦了“中國輕工業博覽會”,實現了讓溫州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溫州,使溫州經濟融入了全球一體化經濟中,為溫州港現代物流業的國際化提供了機遇。
5.完備港口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溫州現已形成104、330兩條國道、七條省道和甬臺溫、金麗溫、諸甬高速構成的公路網;金溫鐵路與已完成前期的溫福鐵路、基本建成甬臺溫鐵路線共同形成鐵路網,而且政府準備投資金溫鐵路的復線,提高運能,等級,進行客貨分開,預計明年開工;甌江、飛云江、敖江三江匯流如海,與不受潮汐影響的五片平原內河航道,形成通航里程為1417公里的“三江五河”水運格局;現屬4D級的溫州機場已辟航線60多條,在全國137個航站中排名第20位,政府已決定再投巨資擴建該機場一倍。因此,以港口為中心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將有效提高整個物流供應鏈的速度和質量。充分利用溫州港務系統公共泊位的行業優勢,以港口設備為基礎,以運輸倉儲業為核心,以信息網絡為支持,采取配套服務措施擴展其功能,把客戶、運輸和內陸場、站及港口作業等有機聯系起來,使物流的效益和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6.臨港工業的興起
溫州民營經濟在溫州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民營資本與生俱來的逐利性、短期性、分散型,導致其不愿在高風險的技術研發、自主創新上投入等已現弊端。溫州市不愿在高投資、低回報的基礎產業投資上投入,港口發展日益緩慢,導致商務成本直線上升,產業升級滯后,政府調控困難等問題逐漸出現。
圍繞港口而建的臨港產業是提升“實力溫州”重要載體之一,按照“大港口、大產業、大項目”的戰略發展格局,未來溫州市的臨港產業將撐起“實力溫州”一片天。臨港產業建設,是推進“三個溫州”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把握新一輪經濟增長機遇的重要途徑,加快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突出發展臨港產業,著力構建“藍色產業”帶,是今后一個時期溫州市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也是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的希望所在。臨港工業是依托港口資源或依托港口相關優勢發展起來的工業,具有大運載量,大耗水量、大進大出、外向度高、技術密級性高等特征,包括石化、能源、建材、造紙、汽車、船舶等工業,也包括以海洋資源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造業。它在提速城市經濟增長和提升經濟結構的同時,還能為港口提供充足的貨源和資金,提升港口進一步發展。
7.完善的信息網絡
早在2001年,溫州市政府就通過了“關于加快溫州數碼城建設,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決議”,建設“數字溫州”,推動政府網絡、企業網絡、家庭網絡工程建設。港口系統加快信息管理,布置數字化網絡,開發相應的軟硬件。目前溫州口岸的船貨代理、港口、金融、保險與“一關三檢”實現EDI和網絡互聯。通過EDI系統可以對物流、車流進行動態跟蹤管理,對貨流、集裝箱的倉儲、運輸(流量、流向)以及各業務進行統一分析處理,對各類運輸單證進行信息的接受、傳遞和處理。此外還通過計算機聯網技術,與其他單位(港口、火車站、機場等部門)有機聯系,與溫州市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接口,與各相關的物流樞紐建立信息系統聯網,實現貨源、運力資源信息共享,從而及時獲得各類所需信息和為客戶提供有關的信息服務。溫州現已具備建立以溫州港為依托的區域物流中心所需信息網絡的條件。
以港口為中心發展溫州現代物流業的探討
溫州市政府對發展物流業非常重視,早前就提出要構建物流體系,對物流體系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將建設包括溫州狀元岙物流園區、南岳物流園區、七里物流園區、鹿城物流園區等十大物流園區,并在200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加快雙嶼、南白象和龍灣港區三大物流中心建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十大物流園區主要分為綜合型、產業型和商貿型三種類型,主要依托港口、公路,鐵路而建,港口正好是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的融會地,整個物流供應鏈的核心,港口在整個現代物流中起到主導作用。
1.發展物流業的總體思路
目前溫州物流業存在低附加值、被動適應、供給零散的現狀,行業技術裝備和運作水平落后,車輛形式結構單一,多數物流企業實力有限,難以實現高效率的現代物流服務。據調查溫州物流行業的主要業務為運輸、托運和少量的搬運裝卸,至于深層次的配送、信息等服務則很少涉及,行業附加值低。同時一些專業市場和貨物集散地,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俗稱“小四輪”的廂式小貨車,這些多數屬于私人的貨車,只能在市場被動拉客,利用率較低。公路、鐵路物流都是一些托運部為主的物流公司,管理混亂,效益低下,浪費嚴重。
在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建設城市型的物流中心的過程中,港口以其大進大出的集疏運能力和在物流網絡中的組織作用,作為現代物流業的主導和重要內容,在一定時成為為溫州主要物流中心建設的突破口和產業核心。
根據溫州市經濟發展需要,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對貨物結構、流量流向和集裝箱增長量的分析,建議先建設港口物流中心,以港口物流中心帶動整個溫州其他專業物流業的發展。首先溫州港在加快建設專業碼頭、深水泊位的同時,利用現有港口條件發展綜合物流,突出集散和分撥功能,完善物流服務的軟硬件,完善信息化平臺,提高服務的技術含量,突出代理、貿易、信息處理等附加功能,從而使溫州港成為本地區90%以上貨物的集散地,使溫州成為浙西南、贛南、閩北等沿海及內陸地區型綜合物流中心。現階段,溫州港將以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為切入點,發揮自身硬件和巨大物流吞吐量的優勢,高實效、低成本地啟動溫州物流業。
2.港口物流園區總體布局設想
借鑒國內外一些發達港口的建設經驗和先進模式,溫州港建設龍灣港、七里港和狀元岙港三大物流園區。以龍灣港物流園區為突破口,帶動其他物流園區的發展,屆時龍灣港物流園區所在的龍灣港區物流中心將與雙嶼和南白象物流中心構成溫州地區大三角物流圈;龍灣港物流園區和洞頭狀元岙深水港物流園區、七里港出口貿易加工物流園區形成小三角物流圈。兩個物流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憑借港口物流園區特殊優勢,以點帶面,全面推動溫州港現代物流業和溫州經濟的發展。
3.港口物流園區具體規劃思路及功能定位
龍灣港綜合性港口物流園區。龍灣港區物流中心緊挨市區,臨近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扶貧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機場、緊固件、舊車船、水暖、閥門、鋼管以及將來建設的教育文化用品市場。前方是龍灣港區,還作為將來發展的狀元岙深水港區中轉的后方基地。并且龍灣港區是目前唯一通鐵路的港區,靠近甬臺溫高速、溫福高速的交匯口,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組成一個主體,輻射性強的交通網絡。因此,龍灣港區物流中心集疏運條件頗佳,未來的貨物物流量潛力很大。充分發揮龍灣港區物流中心與狀元岙深水港區交通便利的條件,使龍灣港區物流中心成為狀元岙深水港的重要補充,成為甌江口外深水港集裝箱上岸前、抵岸后存儲、拆拼、加工、分改包裝、分撥、配送的后方基地。因此,該物流園區功能定位為集公路、水路為一體的綜合型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獨有的海-陸,公-鐵,水-鐵中轉優勢,實現港口企業與臨港工業、開發區、專業市場的共同發展,為客戶提供加工、運輸、裝卸、配送、檢驗及辦公、管理等服務,同時調節客戶間余缺,減少多余的貨物儲備和資金占用,從而降低客戶和物流的成本,提高效率。
七里港出口貿易加工物流園區。由于七里港是溫州港近期有條件重點發展水鐵聯運的甌江口內深水港區,將承擔近期溫州港外貿貨物的進出口主要部分,勢必成為今后溫州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根據周邊的市場,以及政府的對七里港規劃,結合現有的優勢,功能定位七里港區為出口貿易加工物流園區,發展工業物流。七里港將發展形成以造船、機電、輕紡、糧食儲備和綜合化工為主導的現代化臨港工業。
洞頭深水港區水-水中轉物流園區。洞頭列島由洞頭本島、大門島、狀元岙等島嶼組成,大小島嶼之間所圍水域的深水資源十分豐富,具有良好建港條件的岸線長達30余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達15公里。隨著五島連橋和半島工程的實現,狀元岙深水港區建成和開港,進一步建設集裝箱專業、散雜、石油液化氣等深水泊位的同時,同步規劃建設洞頭深水港水-水中轉物流園區,將大大促進其臨海工業的發展,功能定位為溫州集裝箱進出口、石油、煤炭、礦石中轉的綜合現代物流中心,對溫州市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轉變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