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與中海油簽“天價協議”
2009-6-24 23: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央企與福建合作 中海油再得先機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傅成玉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福建省領導黃小晶和中海油領導吳振芳等參加會晤。
盧展工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中海油積極參與海西建設表示衷心感謝。他說,中海油領導具有戰略眼光,率先進入海西,在福建規劃布局項目,福建省LNG總體項目一期工程成效明顯,成為中央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國務院出臺支持福建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之后,又是第一家與福建簽署合作協議的央屬企業。三都澳是世界最好的天然良港,區位優勢明顯。他希望中海油借助國務院賦予的海西“先行先試”的政策,進行多方探索,加強閩臺產業對接,在更大范圍和更寬的領域開展合作,加快發展,共創雙贏。
傅成玉說,中海油作為國家重要的央屬能源企業,貫徹好《意見》,是我們重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他表示,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好 《意見》,按照“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思路,開發好溪南半島,大力支持海西建設。
在溪南半島設“海西寧德工業區”
根據福建省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昨日簽署的 《關于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島開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合作協議》,中海油和福建省方面近期將投資230億元,加快開發溪南半島。
雙方將按照 《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圍繞“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開發思路,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進度,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島開發進程。
在溪南半島設立工業區,命名為“海西寧德工業區”,設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公司股東及比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85%、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福建閩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5%。
工業區包括溪南半島南部霞塘、猴嶼、長腰島、下硯、關厝埕、溪南鎮、沙江鎮等7個規劃組團約100平方公里 (含填海造地)。規劃建設石油儲備、天然氣利用、油氣深加工、冶金、機械裝備等項目及其產業配套園區、港口物流園區、配套商貿生活服務區。
將成海西東北冀增長極
工業區將充分利用溪南半島優越的區位、港口、資源優勢,逐步建設成為一個以臨港先進工業為基礎,近期以石油儲備、天然氣接收站、海上石油鉆井機械及碼頭設施建設為起步項目,中遠期建成以油氣深加工、冶金、機械為主導產業,擁有較完善的倉儲物流以及配套生活設施,成為海西東北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力爭到2015年工業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以上。
開發公司近期將重點實施500萬噸原油儲備、260萬噸/年LNG接收站和管網工程以及與之配套的冷能利用工程項目、海洋石油工業配套裝備基地等生產性項目。
三都澳地理概況
三都澳又名三沙灣,位于福建省寧德市東南部,為中國1.84萬公里黃金海岸線的中點。距寧德市區30千米,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是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
三都澳地形口小腹大,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海灣,水域面積714平方千米,出水口只有唯一的東沖口,寬度僅2.6千米,是世界上少有的海湖。三都澳深水域面積和航道水深都堪稱世界之最,還有避風良好、不凍不淤、碼頭施工便利等許多優點。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稱之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
三都澳海域主要由寧德市蕉城區、霞浦縣、福安市管轄。根據寧德市海洋漁業局提供的資料,截至2005年12月,在三都澳內,不包括獨立的小礁石,不計過去是島嶼但在歷史上已經圍墾為陸地的流嶼、酒嶼、金蛇山、貴岐山、吉嶼等島嶼,共有島嶼126個。其中屬于寧德市蕉城區的25個,屬于福安市的25個,屬于霞浦縣的73個,屬于羅源縣的3個。在126個島嶼中,有居民島嶼17個。分別是蕉城區的三都島、青山島、斗帽島、雞公山、白匏島、鳥嶼、官滬島、橫嶼、云淡島;福安市的六嶼、福嶼;霞浦縣的東安島、長腰島、雷江島、大嶼、文岐島、竹江島。其中最大的島嶼是三都島,面積27.74平方千米,是三都鎮政府所在地。
三都澳內主要有官井洋、東吾洋、覆鼎洋,以及寧德水道、三都水道、青山水道、盧門港水道、白馬港水道、鹽田水道等水域。在東吾洋與官井洋連接處,溪南半島與城澳半島邊島嶼較多。作為旅游開發的島嶼主要在城澳半島附近,以及三都水道、青山水道,主要有斗帽島、三都島、青山島、雞公山、紗帽嶼、圓嶼等。三都澳內還有一些明暗礁,如松岐白礁、七星白礁、漁潭白礁、甲杯礁、荷葉礁等。
歷史沿革
三都澳歷史上就是中國繁華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此后到五代閩王王審知執政時期,由于重視港口建設和對北方的海上溝通,三都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曾到三都澳邊的漳灣鄭灣,游覽他的朋友寧德狀元阮登柄的祖居,并留下數首詩作。明代開辟了運糧航線,1452年(明景泰三年),朝廷在此設河泊所管理漁課。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里抗擊倭寇。清代鄭成功曾率師進三都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云臺山、寧波、漳州和澳門分設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澳海關的同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每年征稅達12000兩銀子。
1846年,英國74號船對三都澳進行了勘測并繪制了航海地圖。之后帝國主義列強要求清政府開放三都澳,清政府也迫于外債需要關稅償還,于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正式開放三都澳,成為對外貿易港口。1898年三都口岸對外開放后,意大利在這里設領事館,英國修建了雜貨碼頭和油碼頭,美國也修有油碼頭。島上還建有“美孚”、“德士古”、“亞細亞”等油庫。此后,英、美、德、日、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24個國家在此修建泊位、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有4個國家在這里設有錢莊。國內輪船公司和中央、交通、農民三大銀行也在此設立分公司或分行。廣東、江蘇、福州、寧波及古田、福安、寧德城關的官僚地主、資本家也紛紛前來三都島占地開業,總計有36家之多。1899年5月,三都澳設立福海關,是繼漳州海關、閩海關、廈海關之后設立的福建省第四個海關。1905年三都島就鋪設了海底電纜,并設立了大清帝國電報局,形成了設施完備的商港。當時三都澳年進出口稅達16萬兩白銀。
由于三都澳在軍事和經濟上的特殊戰略地位,早在19世紀就成為帝國列強爭奪的對象。意大利最早向中國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國在獨占威海衛之后欲占三都澳,美國要求租借三都澳作為軍港和煤碼頭,英國海軍上將也專程訪問三都澳。20世紀初,這里商賈云集,船帆如梭,熱鬧非常,有“小上海”和中國南方的“小青島”之稱。抗日戰爭前,三都澳為大半個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他日用品,澳內駁船競渡,漁舟唱晚,商號林立,是當時寧德經濟發展鼎盛時期的一個縮影。抗日戰爭時期,三都港作為華東抗日物質集散地之一,為抗日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為此地也承受了日軍于1938、1939年的兩次大轟炸及1940、1941年的侵占蹂躪,基礎設施遭受徹底破壞。此后,由于臺海局勢緊張、10年前線、10年內亂、10年軍事禁地,三都澳這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從此封閉于東海之濱。
歲月的豐碑記載著三都澳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幻。回顧三都澳的這一頁歷史,有過戰爭與和平,也有過輝煌與衰敗,但始終不變的是三都澳的獨特風韻和神奇魅力,無時不在牽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早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就把三都澳載入《建國方略》,譽為“世界不多、中國僅有”,并預言三都澳可建成東方大港。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教授曾寫過文章披露,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也想在中國沿海港口中找一個據點。當時美國一個海軍將領到三都澳考察,被這里無與倫比的自然條件深深吸引了,他聲言,“誰控制這個港灣,就可以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美國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會成為美國湖。”1927年末和1962年末,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兩度來到三都澳,并在1962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1952年三都澳奉命辟為軍港。198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考察過三都澳,1983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亦考察過三都澳,都對三都澳給予很高的評價。1988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錢偉長在考察三都澳時欣然題詞:“群山抱三都,風興六級浪不揚;荷葉守澳口,水深百米港盡良。”1993年9月23日,國務院批準三都澳城澳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2004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蔣正華來到三都澳考察,同樣為三都澳富集的港口資源由衷贊嘆,留下了“寧德港口甲天下”的稱贊,并揮毫題詞“港闊水深、微波不掀、碧海萬頃、良港如云”。
港口條件
三都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開港條件綜合指數也堪稱世界一流。首先,從區位條件看,三都澳地處中國南北海岸線中部,居福州港和北侖港兩個開放大港之間。海上北距溫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廣州黃浦561海里;東至臺灣基隆港145海里,是中國南北海運和諸多國際航線的必經之路,與東南亞各國距離適中,與港澳較近,與臺灣一水之隔。在空間上三都澳則是江西、湖南、安徽、湖北等中部內陸省份最近的出海口,隨著陸域交通的改善其將成為這些地區重要的出海通道。其次,從自然條件看,三都澳口排列著青山、斗帽、雞公、車安、橫嶼等島,與沿岸山嶺、岬角交錯,成為天然屏障,擋住來自太平洋的狂風巨浪。三都澳714平方千米的水域里,10米以上等深水域達173平方千米,是浙江北侖港的26倍,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在任何潮位上都可以隨時航行和停泊30萬噸巨輪;深水岸線80.8千米,是北侖港的5倍,可建萬噸級至20萬噸級泊位112個,是國內建設大型深水泊位最理想的港址;航道水深35-125米,可建5000噸到30萬噸以上泊位,有三處可建50萬噸級泊位,50萬噸級巨輪可全天候進港,且口小腹大,避風條件好,符合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趨勢。第三,從配套資源條件看,三都澳內擁有條件良好的臨港沿岸開發腹地和豐富的非金屬礦石、海洋漁業、淡水、水能和旅游資源,水資源總量約150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25萬千瓦,有中小水電站和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還有第一期裝機240萬千瓦的大唐寧德火電廠,自2005年起已陸續投產,能為港口及臨港產業用電提供保證。特別是臨海7550萬平方公里的淺海灘涂,可為大型臨港工業項目和港口建設用地提供寬闊的陸域空間。因此,考察過三都澳的國內外港航專家一致認為,三都澳條件之優越,可與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尤其是依托豐富的岸線、陸域和灘涂資源,三都澳沿岸是布局能源、鋼鐵、石化、船舶修造、重型機械等臨海重化型產業項目的理想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