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四大通道 瀘州欲當成渝經濟"二傳手"
2009-6-24 22: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成立川渝合作瀘州臨港示范區,打通瀘渝經濟命脈……在川渝合作大勢之下,瀘州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區,再通過自己“二傳”,將成渝經濟區發展的輻射力傳導到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實現共贏。
著力建設“四大中心”
在川內各市州中,瀘州與重慶接壤面積最寬、直接距離最近。從經濟地理的角度看,瀘州處于西部資源富集區向集中消費地過渡帶上。川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農產品資源和工業原料,成渝的市場、產業、技術和信息等資源,貴州、云南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這些要素在瀘州形成最佳交匯點。
融入成渝經濟圈,瀘州進一步明確思路:立足四川、依托重慶、融入成渝、拓展滇黔。“我們要當好成渝經濟區發展的 ‘二傳手’。”瀘州市委書記朱以莊說,“著力點就放在現代商貿物流中心、旅游組織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四大中心’的建設上。”
建設商貿物流中心,就是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物流、大市場;建設旅游組織中心,就是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游產業升級,建立輻射寬廣的區域旅游中心;建設教育培訓中心,就是要利用好富集的教育資源,建立集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等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通過“中心”建設,形成強勢的聚散能力,構建起四省市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四大中心”建設已拉開大幕:歷經200多年積淀的張壩桂圓林風景區啟動近4億元投資項目,跨出實質性開發步伐。少岷職校在校學生規模接近4萬人。
“四大通道” 對接瀘渝經濟命脈
“必須把通道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瀘州市委六屆六次全會上,瀘州市委提出了建設川黔高速公路、瀘渝高速公路、川黔鐵路、長江黃金水道 “四大通道”的目標。隨后,在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瀘州境內新增成自瀘高速公路和瀘赤高速公路,在聯系成渝經濟圈和南桂昆經濟區方面它們將發揮重要紐帶作用。
在瀘州國際集裝箱碼頭,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集裝箱吞吐量呈井噴式增長。隨著瀘州港承載能力增強,一大批物流項目落戶瀘州。截至2008年底,該市已有在建或已簽協議5000萬元以上物流項目17個。
今年1月30日,隆 (昌)黃(桶)鐵路納溪至敘永段正式通車。這條橫穿資源腹地的鐵路貫通后,古敘煤田已探明和預測的69億噸煤炭,以及周邊滇東、黔北地區600億噸煤炭儲量,將源源不斷運出山外,為瀘州乃至川渝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活力。
毗鄰地區 充當川渝合作“先鋒隊”
目前,瀘州與重慶的毗鄰地區正成為川渝合作的“先鋒隊”、經貿發展的大平臺。
該市四縣三區中,瀘縣、合江與重慶接壤。其中,瀘縣建筑軍團早已進入重慶建筑市場。作為農業大縣的瀘縣正在加快產業轉型,依托瀘州的機械工業基礎,其汽配制造、活塞環加工、曲軸制造、液壓件生產等機械加工企業快速發展,逐步發展為有能力承接重慶汽車機械產業梯級轉移的大后方。瀘縣玉龍湖風景區已列入川渝1小時旅游經濟圈。
川渝合作瀘州臨港示范區初期發展目標是,依托園區現有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重點延伸天然氣化工產業鏈和煤化工產業,配套發展港口物流業。預計到2010年,新引進投資50億元,園區年產值超過150億元,年利稅超過25億元。中期目標:承接重慶以及發達地區機械加工類產業轉移,重點發展以汽車摩托車配件、重型機械產品為主的機械加工業,食品加工以及紡織、服裝為主的輕工業,并向科、工、貿、商、住多功能復合發展方向轉化。
從2001年至2009年4月,重慶市在瀘州投資合作項目635個,協議引資額100.4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6.47億元,良好合作讓瀘州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