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積極推進“北方藥谷”建設 打造未來經濟增長極
2009-6-23 22: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強做大醫藥產業,把本溪建成全國領先、世界先進的醫藥產業基地”,為本溪市指明了奮斗方向。本溪人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努力創造環境,制定規劃,廣納國內外醫藥企業和科研單位集聚本溪,走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打造本溪未來經濟增長極。
項目進展順利
截止目前,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累計簽約落地項目總數95個,投資總額100.6億元,達產后年銷售收入291.4億元。落地項目中,已開工建設項目有44個,其中11個項目已完成主體建筑,3個項目正在主體施工,4個項目正在基礎施工,11個項目正在平整場地,3個項目正改造原有廠房,12個科研服務型項目已經注冊入駐研發中心。
在簽約落地的64個生產型項目中,生物制藥及生物技術類15個,保健品及食品類16個,化藥原料及制劑類13個,中藥及飲片類10個,醫療器械類5個,物流、包裝等相關配套項目4個。按產品類別劃分:已獲國家批準的一類新藥2個,二類新藥4個,三類新藥4個、四類、五類新藥10個;待批新藥品種44個,其中一類3個,三類15個,五類2個;在研品種76個,其中一類新藥5個,填補國際技術空白7項,填補國內技術空白58項。
在簽約落地的31個科研型項目中,國家級科研機構3家,國外科研機構4家,省直科研機構5家,民營及股份制科研機構19家。在研新藥146個,其中一類新藥32個,二、三類新藥24個,其它類50個。已列入國家“863”、“973”項目7個,列入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新綜合大平臺項目23項。
31個科研型項目中,國家級科研機構3家,國外科研機構4家,省直科研機構5家,民營及股份制科研機構19家。以上入駐項目可引進醫藥專業人才10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以上289人,博士172人,碩士336人,海外研發團隊13個,國內外著名科技領軍人才14人。
完善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
藥業基地開發建設以來,本溪市累計投入13億元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了5.6平方公里,現已使用4平方公里,今年計劃再新增6.2平方公里,用地規模達到11.8平方公里。各項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9.6公里的黑色路面攤鋪,起步區內18.5公里的路網工程將于今年底全部完成。沈本產業大道開發區段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已完成路基改造8公里,預計今年底全線通車。10萬噸/日凈水廠將于今年10月底將達到5萬噸/日的供水能力。2萬噸污水處理廠將今年8月底完成調試,投入運營。新增12萬KVA的二次變工程將于今年7月份投入運營。用于集中供熱的300噸鍋爐房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40蒸噸鍋爐已投入使用,園區目前已具備24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投資2.8億元安置動遷居民2300戶,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園區栽種植被10萬株,草坪7.3萬平方米,擺放景石800噸。3公里河系由40米拓寬到100米,建完2處攔河壩、1個人工湖。
藥業基地研發中心的北區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內部裝修;南區將于年內完成全部工程,投入使用。藥業基地孵化中心年內可全部投入使用。占地1平方公里、總投資7億元的遼寧科技學院新校址主體工程已經結束,9月份將實現整體搬遷。本溪市高中分校已完成規劃選址,正在組織拆遷工作。沈陽藥科大學本溪校區目前正在做征地測算、土地報卷等前期工作。
港華燃氣、華聯商廈、客運集團和新華書店等配套服務項目已簽約入駐基地和新城。新城燃氣工程于5月26日開工奠基,一期工程計劃8月末達到供氣條件,實現供氣1000萬立方米。華聯商廈計劃建設1萬平方米的連鎖超市。客運集團計劃分4個階段,開通市區與新城、新城與沈陽之間以及環繞新城的公交線路,一期工程計劃開工建設停車場和回車場。新城榆林華苑一期工程封頂,總建筑面積13.4萬平方米,5月20日正式開盤銷售,10月末可達到入住條件。
新城中心商務區(CBD)一期工程規劃建設公共服務中心、藥業博物館、星級酒店、移動通信綜合樓、公安交警消防綜合樓、新城中心醫院和新城會展中心等7個項目,總投資10.8億元,占地面積20.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抓緊規劃設計,開展招投標等前期工作。
構筑完整的醫藥產業體系
為謀求藥業基地內產業配套和完善,打造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本溪市從六個方面打造產業鏈條,構筑藥業基地的長遠發展優勢。
構筑人才培養平臺,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遼寧科技學院開辦制藥及與產業相關的服務專業,今年9月可開始招生;占地5萬畝,計劃招生規模6000人的沈陽藥科大學本溪校區,正在進行前期設計,年內開工建設;目前還在努力推進中國藥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與英國女皇大學合作,搬遷至園區內。
構筑科研創新服務平臺,完備的科研開發與技術創新體系已初現端倪。投資2.4億元規劃建設了4.8萬平方米的藥業基地研發中心,由沈陽藥科大學和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共同獲得的國家“十一五”新藥開發大平臺入駐中心。國際一流的牛津大學生物研發團隊的加盟,將使藥業基地的研發創新能力達到國家一流水平。以工業地率方式開發建設的4.3萬平方米的孵化中心,為科研成果產業化和中小企業入駐創造了條件。
打造產業聚集平臺。本溪市在抓招商、抓開工、抓建設的同時,著手謀劃完整的產業鏈建設,從構筑完善的產業配套著手,使園區的各種產業要素達到優化有效配置,降低企業及產業運行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從而增強園區的吸附能力。在前段著力引進藥業生產企業同時,將醫療器械、商貿物流、內外包裝、信息網絡建設擺到重要位置,并著力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生物工程專業園、國外研發外包和生產外包專業園建設,提升基地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構筑金融融資擔保平臺。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領導下,目前已有5家金融機構入駐園區,下步隨著產業推進,本溪市還將著力強化金融平臺建設,這是決定基地建設命運的關鍵所在。
打造地道藥材種植的GAP規范化基地,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我市正在著手與企業合作,利用本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強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
加強行政運作服務平臺建設。理順體制,激活要素,構筑科學、有序、高效的行政服務機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