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長江航運助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

2009-6-23 21: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湖北省的優勢在于水,長江和漢江是湖北經濟發展的命脈。”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云說,湖北省要實現中部崛起,必須交通先行;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必須把水運發展放在優先地位。 
  作為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湖北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水運優勢,全省通航河流229條,通航里程8385公里,境內有3條國家規劃的高等級航道;共有港口51個,長江干線25個港口,其中國家級主要港口4個,擁有港口岸線1394公里,碼頭總延長130.6公里。湖北水運網是連接我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區的紐帶,將湖北省重要城鎮相連,水運在大交通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湖北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成合力共建航運新格局 
  隨著中部崛起戰略深入實施,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和鄂西生態化旅游圈加快建設,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大力推進,形成了“一帶兩圈、雙輪驅動”的戰略新格局,湖北航運以其特有的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愈顯突出。
  近年來,為加快水運發展,湖北省全面推進航運建設改革,努力實現由以交通港航部門為主辦航運轉向政府社會合力辦航運,由就水談水、單一建設轉向資源捆綁、綜合開發,由以部省投資為主轉向多元化籌資的三個轉變。全省各級政府對水運的優惠政策由口號變成了現實,投資主體由過去交通運輸部門“一家獨唱”變成了政府、社會企業和交通運輸部門共同負責、協同推進,項目建設由“紙上”落到“地上”,港口發展由滯后建設到資源整合。湖北省政府還設立專項資金,建立了財政支持港航建設的長效機制。武漢、宜昌、荊州、黃石、黃岡、赤壁等地紛紛出臺了有關土地、財稅支持政策,主動協調解決水運工程建設中的問題。湖北省聯發投、武漢市經發投、宜昌宜港資產管理公司等籌融資平臺開始進入港口建設領域。政府投資、地方集資、社會融資的多元化水運融資渠道正在形成,港航建設籌資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寬。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的水運投資中,地方政府與中小型民營企業投資達到8.8億元、占18%,大型企業投資18億元、占28%。
  航運建設項目呈現集群化效應
  通過投融資機制的改革創新,湖北省有效地突破資金瓶頸,為湖北省進一步推進航運建設打下了重要基礎。通過進一步創新機制,湖北省又破解了征地拆遷、移民安置等難題,完善了配套設施,并進行了現有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了港航建設由“各自為戰”到“抱團出擊”的提升,初步形成了五大項目集群全面開花。
  目前,以武漢陽邏集裝箱二期工程、80萬噸乙烯重大件裝卸碼頭、全國稻米中心(武漢)配套碼頭等為代表的武漢新港建設全面鋪開;以宜昌云池港區一期工程、三峽庫區童莊河航道整治工程、宜昌三峽煤炭轉運中心碼頭工程為代表的三峽物流中心由醞釀轉入實施;以黃石港區棋盤州一期工程、武穴港件雜貨碼頭工程為代表的鄂東組合港建設開始啟動;以赤壁陸水節堤航電樞紐、節堤大壩上游港區開發、陸水河航道整治工程為代表的流域綜合開發新模式不斷探索;以長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引江濟漢通航工程、漢江漢川至蔡甸航道整治工程為代表的800公里高等級航道圈建設速度加快。
  促進湖北臨江經濟發展
  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加快發展和湖北航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為湖北省提升區位優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作為促進東、中、西部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性區域,湖北省以長江航道為依托,以長期以來積累的雄厚的工業基礎為支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創造了良好條件,成為中部地區對外開放、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戰略投資區。
  近年來,湖北省提出了做大做強沿江產業的戰略布局,提出將大運量、大耗能、大耗水等產業布局在沿江臨港,帶動港口發展,形成集臨港工業區、港口物流園區、倉儲保稅區、加工包裝區等于一體的多元綜合體,打造沿江經濟走廊;同時建立陽邏港口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區港聯動提升武漢新港集裝箱運輸的輻射力和吸引力,為武漢、湖北及周邊省份的外貿經濟發展營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運作平臺。
  根據這一戰略構想,湖北省把招商深入東部,把大企業、大財團招進湖北,而臨港經濟的崛起和高等級航道網絡的逐步形成,也吸引了國內外大型企業紛紛臨江“筑巢”。目前,80萬噸大型乙烯、武漢石化、全國稻米交易中心,武鋼200余萬噸的深加工基地、一冶鋼構、亞東水泥、北新建材(000786,股吧)等一批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沿江大項目即將投產;武鋼、武石化、神龍汽車等大型企業已形成依托港口大進大出的規模效應。此外,武漢市為加快武漢新港的建設,準備依托位于港區的80萬噸乙烯項目,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塑料制品供應基地;依托葛化集團,接納主城區化工產業的拆遷轉移,發展基礎化工產業和精細化工企業。
  長江黃金水道,串起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同時,帶旺了沿線礦產業、建材業、加工業、制造業、物流業等產業,拉動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