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推進“雙轉移”要再上新水平
2009-6-23 4: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韶關市推進“雙轉移”工作在省考中獲得“雙優”,這對欠發達山區、處于探索科學發展新階段的韶關而言,實屬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韶關要把“雙轉移”工作貫通到加快經濟建設、縮小與發達地區發展差距、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求中去,融匯到遵循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中去,是主動適應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和發展大勢的戰略選擇。從這個層面上說,省考的“雙優”只能作為韶關發展中一次白駒過隙般的契機和動力,更關鍵的還是要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雙轉移”再上一個臺階。
在勞動力培訓轉移上,韶關抓住“培訓和配置人力資源”這一關鍵,依托技工教育大市的優勢,提出今年要完成農民轉移就業培訓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5萬人,相比2008年分別是2.35萬人和6.6萬人的實際成果,目標任務不算重。反而需要跟蹤了解并為之服務的是,之前培訓轉移出去的農村富余勞動力,他們是否被企業和企業主所承認,他們的勞務報酬經過培訓后對比是否有所提高。讓農村富余勞動力成為農村家庭增收致富的生力軍,正是省委、省政府推進勞動力轉移的基本要義。
在承接產業轉移上,韶關前些年確實面臨著基礎差、底子薄的狀況,“點子沒少想,工夫沒少花”,但結果不盡人意。即便是經省政府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所承接的轉移企業也乏善可陳。2008年4月,汪洋書記到韶關調研,對韶關還提出了另一個“關鍵”:提高城市和產業集聚度。這一“點題”從新的高度“點醒”了韶關,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快速發展,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和布局漸趨合理,產業集聚的雛形初顯,知名企業也開始選擇韶關作為投資的重要區域。可以這樣認為,對韶關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前一階段的考量,不單純是招商引資的成果,不單純是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更多的是對欠發達地區轉軌科學發展路徑、對山區走生態發展之路的評價上。
毋庸置疑,機遇已經在韶關面前鋪陳開來,無論從內因還是外因上說,推進“雙轉移”需要再上新水平。首先,要在推進勞動力培訓轉移再上新水平。韶關現正醞釀省市共建粵北現代技工教育基地,打響“要技工,找韶關”品牌,進而細化成為“學技能,來韶關;選技工,來韶關;辦技校,來韶關;興產業,來韶關”。其次,要在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再上新水平。要破解區位優勢“邊緣化”的難題,可以響當當地提出,韶關是廣東面向內地的“橋頭堡”,廣貨北上、原材料南下的重要中繼站。上世紀90年代樂昌坪石有一個“粵湘邊貿城”的項目曾成為“爛尾”工程,現在又啟動了物流基地建設,依托北部已經成形的坪B電廠等重點工程和廣樂高速的建設,標志著商貿物流大有可為。與此同時,韶關要在產業集聚上再突破,在“小產品、大市場”上做好文章,延伸支柱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不以產品“小”而不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當中,要注意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產業布局,避免兄弟之間“同質競爭”。韶關正著手再次挺進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競爭性扶持資金,而這一整合,實際上也是對產業定位發展和布局的進一步明確。
韶關以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契機,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雙轉移”工作“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見成效”的總體目標,自覺地把“雙轉移”變成保增長的過程,變成為更長時期又好又快發展打基礎的過程,省考再次獲“雙優”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