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物流合作 加強兩岸區域物流產業的聯結和整合

2009-6-22 13: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流合作,閩臺拓經濟腹地 
19日在廈門舉辦的第二屆海峽物流論壇認為:“海峽兩岸物流業可能將率先復蘇。”此前,學者李非認為,未來兩岸物流產業合作,將以拓展港口物流合作為重點,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區位優勢,優先加強兩岸區域物流產業的聯結和整合。 
雖然從兩岸貨物貿易量考察,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物流市場腹地相對較小,遠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但以福建省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獨特的對臺區位優勢和重要的戰略地位。 
兩地區域物流產業合作的先行先試,一方面可以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包括物流等產業在內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拓展臺灣地區港口的經濟腹地。 
閩近洋臺遠洋——運輸功能互補 
從港口群的情況看,海西與臺灣地區港口群的地理距離最近,且福建港灣眾多,港口資源豐富。2008年福建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7億噸,集裝箱達740萬標箱,分別比上年增長14.4%和7.9%。其中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超500萬標箱,居大陸第5位,有著較好的兩岸港口物流合作基礎。 
但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相比,福建港口群存在港口信息系統不能共享、各港口之間物流標準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從而限制了福建港口群的整合和提升,也降低了港口物流效率。受福建內陸地理交通狀況的影響,海西區港口腹地深度和廣度有限,加上缺少與其他經濟區可抗衡的中心大港,海西區港口物流面臨著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競爭壓力。 
在今年2月出臺的《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8-2020年)》中,福建省將沿海港口定位為海峽西岸港口群,要求與臺灣各港口共同形成海峽港口群。規劃定位福、廈兩港為兩岸“三通”的重要口岸,要求發展福州港、廈門港為主要港口,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寧德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形成海西區集裝箱等五個運輸系統。其中,廈門港側重于成為集裝箱干線港,發展成為海峽西岸的物流中心,主要為腹地外向型經濟發展服務,未來發展成多功能綜合性港口。 
另一方面,臺灣方面想要打造“亞太營運中心”,離不開與大陸地區的港口物流合作。大陸地區長江以南沿海地區缺乏可供長程船停靠的深水港,香港雖是大陸最主要的外貿進出口貨物轉運港口,但港口裝運能力有限,且地理位置(華南地區除外)、港口費用相對于臺灣港口費用較高。 
因為閩臺兩地港口定位層次不同,臺灣港口群側重于遠洋運輸,海西港口群則側重于內陸與近洋運輸,兩岸競爭性較小,臺灣港口群可以通過發展兩地港口物流功能性垂直分工使得其功能得到提升,有助于高雄轉型為自由貿易港,推進高雄港洲際貨柜中心建設,從而實現兩地港口物流合作的雙贏。 
利用運輸便利——發展郵包轉運 
從打造區域物流合作的層面看,海峽西岸經濟區擁有良好的對臺政策優勢,已有福州保稅區、廈門象嶼保稅區、福州保稅物流中心和福州、廈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優惠政策條件,位于福州和廈門的4個臺商投資區發展良好。從現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看,海西區正加緊做好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規劃,努力建設海峽兩岸農產品物流中心、泉州閩臺五金機電物流中心、漳州國際糧食物流園區、廈門對外圖書交流中心與臺灣合作打造的大陸簡體圖書物流中心、閩臺產業界合作投資的專業物流集散中心等基礎設施。 
海西區要成為大陸產品銷往臺灣的中轉基地,區域物流定位要與臺灣緊密聯系,可以引入臺資物流集團共同參與開拓海西地區的物流市場,借助兩地緊密的產業聯系,開展包括物流企業聯盟在內的物流企業合作,培育海西區現代化的物流企業主體。海西區可利用"大三通"后兩地"一日生活圈"的優勢,在綜合條件較好的城市建立兩岸物流運籌管理中心,兩岸物流人才培訓基地等,還可借助兩地區位相臨、運輸聯系方式便利等優勢,發展有特色的兩岸郵包轉運中心等項目。 
海西區要成為大陸產品銷往臺灣的中轉基地,區域物流定位除了要與臺灣緊密聯系外,還應拓展與內陸地區的相互聯系,才能真正成為聯結海峽兩岸的“物流導體”。 
從更大地域范圍看,海峽西岸經濟區通過完善以閩北、閩西高速公路網絡建設為重點的福建“三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建設沿海城際鐵路干線和港口支線專線建設等措施,逐步改善以福建港口物流為核心的區域物流系統向內陸地區輻射的能力。 
從長遠看,還應在借助建設高效、便捷的交通運輸線基礎上,在內陸加工區等生產城市建立相關產業的物流集散設施,加深和完善物流服務能力。 
相關新聞 
閩將出臺優惠政策——引臺流通企業落地 
從18日舉行的海峽兩岸物流業合作與發展座談會上獲悉,福建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吸引和承接臺灣流通企業在海峽西岸落地。 
福建省經貿委經濟運行處負責人魏重德說,根據國家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福建正在組織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鼓勵臺商來閩投資港口、碼頭、機場等物流基礎設施和現代流通業,推動閩臺流通行業協會和企業交流合作。 
據介紹,福建省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吸引和承接臺灣流通企業在海峽西岸落地,并把沿海主要批發市場建成兩岸商品雙向流通集散地,發揮其商流、物流的雙向輻射作用,推動福建省內企業到臺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批銷中心。 
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理事長蘇隆德認為,兩岸業者應緊緊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發展與臺灣制造業向大陸轉移的機遇,加快兩岸流通業互動、技術合作和港口聯動,開創兩岸物流大發展的新局面。 (據新華社) 
臺灣物流企業——意向簽約入閩 
在上周六舉辦的2009海峽兩岸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上,共敲定了15個簽約意向客戶。寶供企業集團、臺灣京揚汽車、臺灣新竹貨運、中藥物流分撥中心等企業將簽約落戶湖里區,福建盛輝物流集團等項目將簽約落戶同安區,環世捷運集團、武夷學院海西物流與供應鏈教育中心等項目將簽約落戶南平市,此外還有一批企業間也簽訂了合作項目。 
這一博覽會是作為第二屆(2009)海峽物流論壇的核心配套活動,由海西物流雜志社、臺灣全球運籌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廈門中瀛傳媒有限公司承辦。6月2日,國臺辦批復同意舉辦第二屆(2009)海峽物流論壇,并將該活動列入國臺辦2009年重點交流項目。 
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09海峽兩岸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共有超過160家物流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參加,室內展位達到200個,室外展位50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