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叉車企業發展之路

2009-6-21 3: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叉車(工業車輛的主要組成部分)行業一片繁榮。一方面,市場需求旺盛,2005、2006、2007叉車銷售量連續3年保持30%以上增長。另一方面,叉車企業正在狂飚猛進,新工廠建設如火如荼,叉車產能迅速擴大,有些企業憑借資本實力迅速跨過門檻,分享叉車市場奶酪。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出口勢頭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叉車企業目前應該都過著“吃喝無憂、紅包多多”的日子。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叉車主機廠制造大軍,對行業并不是件樂事。叉車產能迅猛擴張,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正將企業推向持久價格戰的泥潭,市場規則將最終判決他們的生生死死。有行業老總建議,與其這樣,不如進入利潤相當豐厚的叉車配套行業。
本專題從行業概況、品牌建設、創新技術、國內銷售和出口等角度,采訪了七家國內叉車企業。希望從它們的發展軌跡中,更多的叉車企業得到有益的借鑒與啟示,找尋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工業車輛行業現狀
和發展策略
□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   蘇恩一

工業車輛是工程機械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物流行業的重要裝備。它在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物料裝卸、搬運、倉儲等環節得到廣泛的使用,普遍適用于港口、車站、貨場、車間、倉庫、配送中心、油田及機場等處,可以進入船艙和集裝箱內進行裝卸作業,廣泛用于軍事部門和特殊防爆部門,有的車輛還可無人駕駛,到人員不能接近的地方進行工作,還可配備多種屬具擴大其使用范圍。總之,隨著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廣、應用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工業車輛產品的使用范圍將日益擴大,該類產品成為產量和品種規格最多的裝卸、倉儲、搬運機械。
2007年工業車輛行業概況
工業車輛分會自2001年起加入世界工業車輛統計協會(WiTS),與世界工業車輛市場接軌。按照WiTS的統計手冊規定,只統計五種工業車輛產品,1.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2.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3.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4.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實芯輪胎);5.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充氣輪胎)。我分會根據我國工業車輛行業的實際情況制訂統計手冊,在WiTS統計手冊的基礎上增至九項,即6.牽引車;7.越野叉車;8.手動和半動力車輛;9.其他車輛(包括固定平臺搬運車和電動游覽車等)。
2007年我國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為適應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都在加大物流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為工業車輛的品種增加和銷售量的增大提供了機遇。按世界工業車輛協會的規定,我國前五類工業車輛數據統計如下:2007年共銷售機動工業車輛152415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6%;非機動工業車輛(手動液壓托盤搬運車和手動叉車)225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6%。其中,出口機動工業車輛48800余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0%;非機動工業車輛出口166萬余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6%。
2007年進口機動工業車輛1.2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10.5%;非機動工業車輛約4477臺,比去年同期增長11.5%。進口主要是電動倉儲叉車、集裝箱叉車和正面吊等一些特殊叉車,其技術含量比較高,也是目前我國工業車輛行業需要開發的。
2007年工業車輛企業概況
目前,在我國,主要生產工業車輛產品的企業已超過65家,其中包括獨資、合資企業14家,它們是: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上海海斯特叉車有限公司、安徽TCM叉車有限公司、上海力至優叉車制造有限公司、小松叉車(上海)有限公司、豐田產業車輛(上海)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現代京城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永恒力叉車(上海)有限公司、OM叉車股份有限公司、科朗叉車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菱重叉車(上海)有限公司、曼尼通(杭州)叉車有限公司、尼桑叉車(上海)有限公司。他們的產品質量好,可靠性強,其電動工業車輛已占全行業的35.3%。尤其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2007銷售機動工業車輛超8000臺,銷售量和銷售額均列行業三甲之內。
工業車輛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大連叉車有限責任公司、浙江諾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寧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等2007年發展速度很快,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都取得巨大成績。安叉、杭叉、大叉以生產機動工業車輛為主,2007年三家銷售量達79800臺,占整個行業(包括獨、合資企業)的52%;出口機動工業車輛達20553臺,占整個行業出口總量的42%。浙江諾力和寧波如意原以非機動工業車輛為主,2007年兩家共銷售非機動工業車輛141.8萬余臺,占輕小型行業的58.7%;其中出口達128.2萬臺,占輕小型行業的77.2%。同時,兩家積極開發國際市場需求的電動倉儲叉車,并在2007年出口達6500余臺。兩家已成為輕小型搬運車輛行業和倉儲叉車的出口基地,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機動工業車輛還是非機動工業車輛行業的集中度還是相當高的。
2007年臺勵福機器設備(青島)有限公司、靖江寶驪叉車有限公司、安徽江淮銀聯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突破機動工業車輛產品銷售5000臺大關,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自主創新與樹立品牌意識
前段時間胡錦濤主席視察安徽叉車集團公司,對企業自主創新、開發適合國內外用戶需求的工業車輛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及科學的管理給以充分的肯定。這是對我們行業排頭兵的表彰,也是我們行業發展的巨大動力。行業人士應很好地學習胡主席視察安徽叉車集團的指示精神,以推動行業的自主開發以及市場、管理的全面進步。
自主開發就是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結合企業自身的能力和特點,充分利用國內外優秀配套件和自制能力,開發具有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車輛產品,為國內外物流搬運倉儲裝卸服務,以推動物流業的技術進步。
安叉、杭叉、大叉、諾力、如意等重點企業每年都自主開發5~10個品種的工業車輛產品,投放到國內外市場,受到用戶的好評。目前,每家企業均有300~500個品種規格,安叉已有530種品種規格,并有專利33項,很好地做到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諾力、如意等企業在輕小型搬運車輛出口較多的基礎上,根據國外對倉儲叉車的需求,組織力量積極開發,2007年兩家出口倉儲叉車6500余臺,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07年我國工業車輛行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態,但和國外先進的工業車輛制造商相比,國內企業在產品品種、可靠性等方面還是有差距,和國內外的市場需求有相當距離。為促進行業發展,現提出以下建議,供企業參考。
第一,自主創新,開發以蓄電池—電機為動力的電動工業車輛。
由于歐美市場對環保重視較早,要求較高,所以歐洲市場的電動工業車一直占主導地位,其電動工業車輛所占比重一直占整個工業車輛的75%以上,美洲電動工業車也占整個工業車輛51%。而我國近年來對節能、環保、安全意識增強,但電動車輛發展速度還不夠快,2007年電動工業車輛銷售為36294臺,占整個工業車輛24%左右。
2007年我國出口電動車輛18200余臺,金額為1.13億美金,而進口7900余臺,金額卻達到1.44億美金。這說明出口是技術起點低、價格也較低的電動工業車輛,而進口是起點高、價格含量較高、技術難度較大的產品,尤其是堆高在6~12米的電動工業車輛,最貴的每臺在百萬元之上,目前我們尚不能生產,建議有能力的國內企業加快研制。
國外先進的電動工業車輛制造商已全部采用交流電機替代直流電機。例如,上海力至優叉車制造有限公司、豐田產業車輛(上海)有限公司等,不管是在中國制造或者進口的電動工業車輛已完全采用交流電機。而我國重點企業也只有15%~30%電動工業車輛采用交流電機,這也要求行業共同努力。
總之,在節能、環保、安全產業政策指導下,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電動工業車輛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加強空重箱堆高機和空重箱正面吊的開發和研究。
我國港口遍布渤海灣、東海、黃海、南海各地,集裝箱運輸的發展近幾年來很快,而集裝箱用空箱、重型堆高機,空箱、重型正面吊的發展較慢,港口所用的這些產品基本依賴于國外進口。2007年我國出口內燃叉車(含集裝箱叉車)達30600余臺,金額為4.7億美金,而進口近4200余臺,金額卻高達1.84億美金,可看出進口多為技術含量較高的內燃叉車,其中空重箱堆高機和空重箱正面吊占有相當比例。我國大連叉車有限公司、安叉集團公司、三一重工雖然開發出來此類產品,但其質量和產量與國外企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第三,不斷更新內燃叉車,更新觀念,更好地為國內外用戶服務。
我國是個傳統的內燃叉車生產制造國,在引進三菱和TCM技術后,叉車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得到很大提高。尤其近幾年來,行業堅持自主創新,采用國內外優秀配套件,并加大自主研發能力,從外觀、舒適性、減震、傳動、制動、節能、環保、安全等諸多方面,跟蹤國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追求技術先進性,加快更新產品,開發出多種新產品,為國內外各行各業客戶提供滿意產品。
目前工業車輛行業新問題與新現象
近幾年來,我國工業車輛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遞增,而且出口的增速更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競相進入工業車輛行業。雖然國家將工業車輛列為特種設備加以管理,且提高了進入行業的門檻,但是,目前國內不僅有14家獨、合資企業,而且國內其他行業有經濟實力的企業也紛紛跨入工業車輛行業,利用自身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優勢,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競相銷售自己生產的工業車輛產品,致使目前國內生產機動工業車輛的廠家已超過65家,且很多廠家都將年生產規模設定為萬臺。這樣就很容易形成行業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
我國機動工業車輛產品出口由2000年的不足2500臺,增至2007年的近5萬臺,增長20倍,而出口廠家40余家(當然各企業出口數量相差甚大)。非機動工業車輛產品出口由2000年的15.2萬臺增長到2007年166.2萬臺。我國非機動工業車輛曾遭到歐盟的反傾銷,對企業出口帶來一定影響。機動工業車輛出口地區主要是歐盟、美國和俄羅斯。非機動工業車輛出口遭到歐盟反傾銷應該引起機動工業車輛產品出口企業的充分重視,并引以為戒。
我國電動工業車輛發展較慢的原因是有歷史根據的。由于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在引進國外叉車技術時,行業重點企業安叉、杭叉和大叉等是不能介入電動工業車輛的,乃至設計人員和銷售人員不了解電動工業車輛,這也是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建立行規行約,引導工業車輛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遵照節能、環保、安全的產業政策,學習國家將工業車輛產品納入特種設備的管理方法,按照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要求和分會理事的決議,有必要制訂行規行約,使大家都遵守游戲規則,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第一,強強聯合,組織集團。
目前工業車輛行業正在更換特殊設備的生產制造許可證,一些不夠條件的企業將得不到許可證,只能改行或者生產工業車輛配件。在企業得到許可證后,協會將通過理事會,引導按地區和產品實現強強聯合,組織集團,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在這方面,安叉率先取得了成功。
第二,定期組織主要企業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工業車輛協會進行溝通,除標準、安全外,更要了解各地區的市場游戲規則。
2007年我工業車輛分會已加入世界工業車輛盟(AiTO)。AiTO主要成員有美國工業車輛協會、中國工業車輛分會、日本工業車輛協會和歐盟工業車輛協會。這就為國內外工業車輛企業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可直接進行對話。
第三,組織有出口產品的企業,請商務部和有關律師講解國際貿易法則,制訂相關行規行約,以保護目前出口的形勢。
第四,與取得生產制造許可證的企業溝通信息,避免其重復建設與開發。
第五,組織培訓生產廠設計人員和銷售人員、經銷商和用戶對電動工業車輛設計、市場和使用的知識,提高全員素質。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又是奧運之年。我們將認真總結中國工業車輛行業的發展歷程,不斷推進行業進步,確保工業車輛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