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應對危機新辦法分析
2009-6-21 2: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已大規模地影響到實體經濟,中國制造業也遭到波及——出口訂單急劇萎縮,大批中小企業倒閉,中國制造業步入“寒冬”。而身處“寒東”中的中國制造業,如何巧妙地借“風”助力實現轉型,拓展新空間?
上個世紀以來幾次大的經濟危機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制造業遭受重擊,而服務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并起到非常重要的緩沖作用;而每一次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沼,步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都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引發一些新興服務行業產生和優勢服務行業加快發展,促進了產業層次進一步高級化。
中國要發展制造業,重要的一條還是從單純制造轉向服務業。如果這種轉型成功了,就會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而“跨進服務業”被不少企業看作轉型的方向和路徑。在一些制造業企業中,一條以服務為核心的新的價值鏈正在形成。
服務業成為共同的選擇
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信息化手段。科技部有關人士認為,經過十多年的推動,我國制造企業信息化已有一定基礎。面對當前金融形勢,下一步的轉變方向就是生產型服務業!笆晃濉逼陂g,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將在全國31個省區市全面啟動,計劃總經費50億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提供信息化共享平臺等方式,培育一批生產型服務企業,降低服務企業和被服務企業雙方的成本,以更小風險獲取更多利潤。
而在制造業企業向服務業拓展的過程中,部分生產環節勢必被剝離出來,這就為擁有一技之長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新機遇。寶鋼下屬的電子商務公司——東方鋼鐵公司,正盤算如何更多地為寶鋼以外的鋼鐵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向鋼鐵業的第三方服務業拓展。在東方鋼鐵的電子交易平臺上,目前已聚集了1500家用戶,明年有望達到3000家。
據了解,近幾年來,一汽大眾、奇瑞汽車、寶鋼等大企業集團原有的信息化部門,已率先與母公司脫離“母子”關系,成為獨立運作的專業服務公司,從為自家服務轉向為社會服務。
制造商不賣產品“賣時間”
全球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開創了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盈利新模式。作為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企業的供貨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他們出售發動機,而以“租用時間”的形式出售,并承諾在對方的租用時間段內,承擔一切保養、維修和服務。
從賣產品到“賣時間”,羅爾斯—羅伊斯巧妙實現了向制造服務業的轉型?萍疾扛咝滤鞠冗M制造與自動化處處長蔡文沁道出了如此轉型的實質:將原有產銷環節打開、揉碎后重新整合,選擇自己最擅長或是附加值最高的那一段再造價值鏈,讓每一段都更有價值。
在美、英、德等服務業發達國家,制造業企業向服務業擴張已非常普遍。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做了一個統計,全球500強企業共涉足51個行業,其中28個屬于服務業;具體到每家企業,則有56%的公司在從事服務業,更有兩成的跨國制造業企業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
據了解,在發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比重的70%。去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僅占GDP的40%,發展空間巨大。
“十一五”期間,制造服務業產業融合,將出現從技術外包向業務模式、基礎設施的外包服務發展的趨勢。如專業化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發展迅速;大型企業在信息化進程中培養出第三方機構,其服務對象不再限于自己的母體企業,而逐漸轉變為所在行業企業提供第三方服務。這些成功經驗都表明,當前企業可以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為抓手,促進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制造業未來的發展積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