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寧明:積極打造面向東盟國際經濟驛站
2009-6-20 16: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驛站的主導支撐力量,寧明工業正以全新、開闊的視野在國際經濟驛站新布局中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速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物“流”—物“留”—再“物流”的增值過程。
把工業園區打造成開放型經濟重要基地
地處對接東盟的前沿,位于憑祥友誼關、龍州水口、寧明愛店三個國家級口岸在明江平原的交匯之地,寧明如何依托區位、資源優勢,促進資本、產業的集聚?
工業園區的建設,產業的支撐,將是寧明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驛站的核心動力。在國際經濟驛站新戰略中,寧明的傳統優勢產業蔗糖業、林產業、礦產業、加工業等都將進行產業優化升級。
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優惠政策。政策、資金偏向中西部地區,工業方面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新能源等項目。寧明屬于中西部地區,受惠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寧明工業區項目已納入東興—憑祥組團周邊重點開發區范圍,以及自治區發展廣西(寧明)邊境工業區規劃。
抓住機遇,重新規劃、發展寧明縣工業經濟已是必然。
圍繞建設國際經濟驛站總體戰略,按照自治區標準,寧明高起點編制《寧明縣工業化發展規劃》,完善沿通道、沿口岸的產業布局。
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特點和現有產業基礎,寧明發展外向型出口加工業和現代倉儲業,承攬南寧、崇左和中越邊境地區的出口加工、儲藏、轉口貿易、物流等業務,承接來自東部的轉移產業。
在南友高速公路入縣城引線兩側,寧明利用縣城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以愛店、友誼關、水口三口岸為依托,建設高標準的綜合工業園區。按一區多園的建設模式,工業區分別設物流中心、林業產業園、膨潤工加工園、出口加工園,從而拓展寧明對外招商空間,使園區成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基地,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輻射地和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腹地。
今年以來,寧明抓住國家大規模政府投資拉動和擴大內需之機,加快工業區基礎設施二期工程建設進程。通過市場手段和政策引導,多渠道籌措資金,已投入5000多萬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2009年開工建設寧明工業區標準廠房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目前,已有近10家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以蔗糖業、林產加工業、膨潤土開發等主導產業為主。總投資4.46億元的寧明東亞糖業有限公司精制糖綜合能源循環利用項目、投資1.5億元的寧明福興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寧明。總投資8億元的國源膨潤土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貝多膨潤土加工項目計劃今年開工。
正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寧明全方位對外開放,大規模招商引資,引導更多生產要素向本地匯集和流動,夯實打造國際經濟驛站的物質基礎。
放眼國際市場提升傳統糖業
制糖業,是占據寧明工業經濟半壁江山的傳統優勢產業。在構筑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驛站這一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傳統產業勢必要提升至放眼全球市場、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層面。
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國家對食糖進口逐年增加進口關稅配額,生產成本低的國外蔗糖將極大沖擊國內市場。一旦糖價下跌,沒有充分進行產品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的傳統壓榨制糖模式,將面臨極大的市場風險。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一個警報。受金融危機影響,白糖外需市場減弱,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糖價持續下滑。
看準癥結。寧明把糖業置于國際市場大環境謀劃,提出新理念——發展糖業平行產業。即以制糖為重點,造紙、發電、乙醇三大產業平行發展,利用蔗渣造紙、發電,利用廢糖蜜生產乙醇等生物工程產品。通過綜合利用率的提高,糖業綜合產值的增加,促進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制糖上,隨著國內第二條“兩步法”精制糖生產線——寧明東亞精制糖綜合能源循環利用項目2008年開工建設,寧明推行國際先進的“兩步法”精制糖技術。精制糖不僅品質更高,而且采用“兩步法”,既可處理本地原料蔗,又可進口國外低成本的原糖加工成精制糖。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使糖業更具競爭力。
生態能源產業是國際上糖業發展的新趨勢。寧明東亞精制糖綜合能源循環利用項目,還是蔗糖業綜合利用及產品高端化的典范項目。項目利用生物質能、可再生能源——蔗渣發電,除滿足“兩步法”生產線用電外,每年還可向公共電網穩定提供近800萬度的清潔電力,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效益。
“天弘工貿有限公司則利用糖廠廢液桔水生產酒精。已投資1300萬元進行環保技改,產量從1萬噸/年提高至1.4萬噸/年。”寧明縣經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形成“外可攻內可守”的林產業集聚
林產業,在寧明是僅次于蔗糖業的支柱產業。寧明是廣西林業大縣,林業面積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4.6%。
在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驛站戰略構想中,由于寧明豐富的林業資源優勢、獨特的區位優勢,由于視野的放開、全新的定位,人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
往東,寧明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往西,以憑祥為龍頭,寧明既是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腹地,又是對接東盟的前沿;往內,自身林業資源奠定了寧明林產業發展的基礎;往外,東盟的市場和流量是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寧明縣與廣東湛江市信威工藝品有限公司簽訂東盟國際(寧明)林業產業集聚區項目,重點開發林木產品、林化產品及物流等相關產業。
正如寧明縣委書記邱東所說,“這樣的林產業布局,在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驛站戰略構想中,由于寧明的區位優勢,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方向,既可以是外向型產業,也可內外相結合。僅僅依靠國內市場,上得慢;單純依靠國外市場,市場風險大。國內外市場結合,可形成‘外可攻內可守’的產業集聚。”
企業根據市場及時轉向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機中得到凸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性需求不足,出口導向型的松香產品價格急速下跌。國內外林產品市場需求的驟減,也導致人造板、家具、竹藤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利潤縮減,不少小企業不得不停產或轉產。
而要達到“外可攻內可守”,除了有產業集聚平臺,產業本身還必須壯大提升。
記者在寧明縣林業局采訪了解到,下一步寧明林化產品要做精深加工文章,延長產業鏈。松香價格近兩年維持在每噸7000—7500元之間,而深加工后的松香產品,如岐化松香、氫化松香、各種松香甘油脂等,價格高達1.5—2萬元/噸,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
木材加工上,寧明改變傳統的原木加工,下游產品開發不足的低附加值發展模式,淘汰科技含量低、浪費資源嚴重的木材加工小企業,扶持有能力的木材加工企業往高增值、深加工方向發展,延長人造板加工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有選擇地引進家具制造企業,推進家具、木制工藝品等精深加工發展。
早在2004年,寧明已引進香港永昌集團有限公司投資5210多萬元建成年產5萬噸中纖密度板廠。之后投資1.5億元的寧明福興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也紛紛進入。今年寧明力爭把全縣的木材生產企業全部安排入駐工業園區,充分發揮園區的集聚效應。
產業的提升,將使寧明在構筑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再創新優勢,更具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