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出口拉動型經濟已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
2009-6-20 3: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19日電 (張慧慧 沈文劍) “出口加工能力過大,國際市場進入飽和階段,低價競銷難以支撐經濟進一步發展。”6月19日下午,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現任該所研究員周大地在中國節能的挑戰與機遇高層論壇上作“積極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已是大勢所趨。
“我們現在面臨的并非單純輸入型經濟困難,而是國內經濟增長受到多方面制約。”周大地認為,金融危機不是經濟處于疲軟的原因,長期實行的投資和外需拉動型經濟才是根本原因。“國內資源環境負擔過重,勞動力勞動強度過高,不轉變原先的增長方式,很難實現繼續發展。”
周大地介紹道,出口中單純加工型比例過大,達到50%左右,利潤大量外流,而生產出口商品占用能源消耗的比例在20%到40%,“進口商品中約60%是出口加工材料和設備。”據了解,這種情況造成的惡果是,產業鏈中沒有上游研發、下游物流和商業服務業,制造業畸形發展,而生產性服務業難以擴大。
2008年中國的產業結構中,工業產值占到了47%,據悉,這個比例遠遠高出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相應比例。“僅僅依靠低附加值的出口工業,人均GDP上升難度太大。”周大地不無擔憂,因為中國目前的人均GDP距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認識到‘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不公平,發展內需,使單位勞動和資源的投入產生更多附加值成為必須要選擇的道路。”周大地建議創造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如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消費模式和基礎設施體系,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