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新《郵政法》或致物流業洗牌

2009-6-2 12: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歷經10年修訂,新《郵政法》的頒布施行,將給民營快遞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文 本刊記者 呂斌 
  2009年4月24日,新郵政法終于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并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雖然經過多次內容調整,該法依然被認為存在涉嫌壟斷的條款,其中對于物流業的準入條件等多種高門檻限制,以及規避了飽受爭議的“郵政專營”問題,這使得對于民營快遞業來說,前景依然堪憂。 
  解讀新郵政法 
  與1986年的《郵政法》相比,此次新郵政法的立法環境、經濟環境和指導思想均有了重大變化。20多年來,我國郵政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郵政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郵政體制改革也取得一定進展。 
  “保障和規范郵政普遍服務”,是新郵政法的核心內容。所以在該法中,首先明確了“郵政普遍服務”的承擔主體和業務范圍,規定了國家保障支持郵政普遍服務的多項措施。對郵政企業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和郵政管理部門履行郵政普遍服務監管職責等,都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 
  其次,新郵政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確定了快遞市場準入制度,規定了快遞業務的基本規范,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郵政市場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法承認了符合資質的民營快遞企業的合法地位,這樣的結果讓民營快遞企業深感欣慰。”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北京市一家民營物流企業的運營負責人表示。 
  新郵政法同時明確了郵政企業的郵政普遍服務與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這一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偏遠地區、尤其是郵政投遞困難地區的基本郵政服務,這一點對郵政業務的社會責任職責作了很好的詮釋。 
  針對行業監管方面的內容也占據了新法的大量篇幅,其中對于維護用戶權益、加強服務質量管理、保障安全措施、收寄驗視制度、保護用戶信息、履行告知義務、合理制定格式條款等多個方面規定了企業的義務,并要求企業接受用戶監督。 
  同時,新法明確規定了對于郵政普遍服務范圍外的郵件,“適用民事法律的規定”,適用合同法的一般原則。這一原則將為解決服務爭端提供重要法律參考依據。 
  但新法中第四十六條中有關“郵政企業對平常郵件的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也使其廣受非議與指責,并被指為“霸王條款”。 
  民營快遞的煩惱 
  早在1999年,新郵政法就被有關部門提上修訂議程,期間經歷多次修訂,一些條文也反復調整,直至2009年頒布,已歷時10年之久。在新郵政法征求立法意見之時,幾位民營快遞企業的老總以及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就曾多方奔走,呼吁打破壟斷,給民營快遞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首先從新郵政法的產生來看,這部法律主要是由郵政總局主導的。”北京市中潤律師事務所阮國盛律師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而實際上“郵政專營”業務就是由郵政總局相關的部門經營,其屬于利益相關方,在法律的制定中很難保障公平性。 
  在新郵政法的立法爭議中,“郵政專營條款”是最為各方所詬病的。此次新法中,對于此方面的內容作了規避,表述上則以“國務院規定的范圍”代替了“郵政專營范圍”。關于“專營范圍”如何界定,則留給“有關部門”在新郵政法出臺之后再頒布具體的實施方案。這一點也使得民營快遞企業有點“前途未卜”。 
  “自新郵政法于2001年初始修訂,關于郵政專營的范圍也從500克以下,到后來的300克以下,最后降低到150克以下。”上述北京民營物流企業的運營負責人對《法人》記者表示,據她所知,歷次新郵政法的修改稿,均有針對民營快遞企業的監管條款,對快遞行業從業者設置了諸多準入門檻。 
  在此次正式頒布的新郵政法中,“專營范圍”雖被規避,但關于行業準入門檻的規定已經明確成文: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五十萬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一百萬元;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二百萬元。 
  有專家認為,這樣的高準入門檻的存在,受到打擊最大的無疑就是民營快遞企業。 
  但并非所有的聲音都是指責“郵政專營”的,也有業內專家認為,國有郵政企業承擔了高成本的偏遠地區的郵政服務,而民營快遞企業則在較發達地區蠶食了高利潤的業務板塊,所以國家應該作出相應限制或扶植政策,這一做法無可厚非。 
  “當然,在郵政法制定的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一些非市場的因素,如國家安全性等問題。”阮國盛律師告訴《法人》記者,他認為通過一些門檻的設置,淘汰一批小且黑的快遞公司,從保護市場機制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出發也是必要的。 
  “但在滿足基本條件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阮國盛律師表示。 
  合理規范物流業布局 
  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的自由競爭已是公認的經濟發展公理之一。那么國內物流產業要良性發展,民營及外資企業無疑是市場的必要及有益補充。 
  “新郵政法中針對行業準入門檻的限制,將可能對國內物流產業格局帶來影響。”上述北京民營物流企業運營負責人對《法人》記者表示,新法中關于快遞業經營范圍及注冊資本額等方面的嚴格規定,將可能帶來國內物流行業的大洗牌。 
  此外,新郵政法中也對外資快遞巨頭在國內市場的業務內容作出了嚴格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條款是: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郵政管理部門審查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申請,應當考慮國家安全等因素,并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當然,外資快遞企業所憂慮的方面也少不了“郵政專營”一項。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四大國際快遞公司的國際快遞業務占到了國內市場70%以上的份額,但他們在國內業務的市場份額還有待拓展。他們正通過協會、本國政府、以及WTO等相關渠道與中國監管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希望更大范圍地涉足國內快遞業務乃至信件投遞業務。 
  關于物流業如何合理布局的問題,上述民營物流企業運營負責人對《法人》記者表示,“毫無疑問,合理的物流產業布局應是各種性質、類型及業務不同的企業并存。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服務大眾;同時也對產業發展、國家稅收、以及培養行業國際競爭力十分有益。” 
  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相關文件中已經承諾,快遞服務允許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而國內民營快遞企業卻好像還難以奢望國民待遇。 
  阮國盛律師對此表示,我國郵政行業多元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盡管不是很規范,但開放的局面已經不可阻擋。這就要求從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和行業管理角度,通過立法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某些企業推出門外。 
  “我國民營快遞業欠缺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更缺乏發展壯大的外部環境。”阮國盛律師認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