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成為能源運輸大通道
2009-6-19 22: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18日,記者來到享有“京杭運河第一港”美譽的徐州港。這座現代化的碼頭一派繁忙,排列整齊的大型起重機正向貨船上裝載煤炭、砂石等物資,貨物將通過京杭運河運往蘇、浙、滬。可以說,京杭運河正造就徐州大宗物資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帶。
區位顯耀
“北煤南運”水上集散地
作為淮海經濟區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城市,徐州區位優勢明顯,“路、港、航”一體化能源運輸大通道初步成形。從2003年以來,蘇南及整個華東地區的電煤需求快速增長,重點輸送電煤的徐州港乘勢擴大用戶市場。2007年以來,江蘇每年電煤消耗量已超過1億噸,經運河運輸的占新增煤炭量的50%以上。其中,徐州港煤炭中轉量占全省煤炭總用量的15%以上。
徐州港四大作業區各有側重:位于京滬鐵路、隴海鐵路與京杭運河交匯處的萬寨港,是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甘肅及徐州等地煤炭的集散地;邳州港中轉的煤炭,通過大運河輸送到蘇南、上海、浙江等地,煤炭約占港口總吞吐量的95%以上,此外還有鋼材、木材、礦粉、糧食等貨物;雙樓港是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水、鐵、公路聯運中轉煤炭專業港口;孟家溝港設立的江蘇煤炭交易市場,是煤炭經營企業的橋梁、商品煤交易基地。
多元發展
構筑專業水運網絡
據專家介紹,港口經濟實際是“腹地”經濟,誰的“腹地”寬廣,誰就具備更明顯的市場優勢。目前,徐州沿京杭運河各港口正努力尋求與上游礦山礦產、下游電廠化工廠的聯盟與聯營。
2005年起,徐州港與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晉煤集團利用徐州水上交通樞紐優勢,開辟新的煤炭運銷通道,實現市場前移,徐州港則找到更充足的貨源,同時擴大中轉量和經營規模,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2007年落戶徐州經濟開發區的江蘇星豐金屬公司,是依托京杭運河不牢河段興起的廢鋼加工企業,廠區內建設了500米長、可同時靠泊6條千噸級駁船的直立式內河碼頭一座,碼頭日廢鋼吞吐能力1.2萬噸,現在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加工配送能力最強的行業龍頭。徐州天成氯堿有限公司是2004年無錫與徐州南北掛鉤的成果,當初能夠落戶沛縣,投資者就是看中了這里的水運優勢,其產品可以通過京杭運河源源不斷地向南運輸,成本不到陸地的1/3。
隨著城市產業帶逐漸密集,城鎮化趨勢線性發展,物流也在向某一個中心區域或樞紐區域集中。徐州沿京杭運河的六大港區正在使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中心物流區。《徐州港總體規劃》確定的徐州港13個作業區建成后,將形成貫穿全市、布局合理的多元化、專業化水運網絡,我市水路“外聯能力”會進一步增強,企業產品的水路外銷會更加便捷。(記者 王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