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探索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路徑

2009-6-19 22: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城市作為區域的中心,是一定地域內的經濟聚集體。城市和區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對一般城市而言,中心城市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兩圈一帶”戰略的背景下,十堰市重新審視市情,科學定位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大力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探索切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徑。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選擇和考量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十堰的重大舉措。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產業輻射、市場流通、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功能,增強城市的實力、活力、潛力和能力,進而增強工業帶動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能通過城市極化效應的放大,進一步提高市場化、開放化程度,在更大空間更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生產要素,推動區域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能通過城市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優化,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功能,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強力支撐的承接與傳遞作用。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順應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實現十堰發展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初步將十堰五縣一市劃定為限制開發區域,張灣區、茅箭區劃為省級重點開發區。主體功能區定位為十堰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轉型顯得現實又緊迫。順應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能夠更加有效發揮十堰區位優勢,打破交通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把十堰建設成為華中、華北進入西南、西北的主要交通控制點,從而有效優化配置鄂豫陜渝省際地區市場、產業、資源等生產要素,使區域潛在的、分散的優勢轉化為顯性的經濟優勢。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實施“兩圈一帶”戰略,實現十堰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相繼提出建設武漢城市圈、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促進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把十堰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有利于十堰與河南、重慶、陜西等周邊省市旅游資源的有效對接,將西安、重慶、鄭州、北京等大城市與三峽、神農架、武當山、少林寺、秦始皇陵等著名景區相貫通,形成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多條對外輻射通道,有利于十堰更好地融入武漢城市圈、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和思路
  力爭到2020年,把十堰建設成為國家級現代制造中心、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和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打造國家級現代制造中心。依托東風公司的國際合作和戰略重組,依托整車50萬輛、零部件60萬輛(套)、20萬產業工人、1000億元存量資產的汽車產業基礎,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重型商用車、微型車、客車、特種專用車項目建設為重點,培植整車巨人企業集群;壯大零部件巨人企業集群,把十堰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商用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
  建設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有效保護生態資源,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積極營造生態文明。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抓手,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整治重點污染區域和產業,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大力推進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小流域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構建綠色生態體系。
  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發揮十堰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優勢,以武當山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資源,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形成旅游景觀集群,建設人文與生態一體,觀光、休閑、養生于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爭取打造成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依托汽車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交易市場,提升中國(十堰)汽配城品牌效應,形成輻射全國的汽配集散中心,培育一批大中型專業批發市場,形成聯結城鄉、輻射周邊的市場體系。加快物流樞紐建設步伐。
  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堅持把強化樞紐地位放在優先位置,以建設鐵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實現縣縣通鐵路、縣縣通高速的目標,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十堰樞紐地位。爭取鄭渝鐵路途經十堰、武漢至西安、重慶、成都專線客運列車建設,著力推進鄖房、鄖縣至三門峽、十堰至巫溪等高速公路建設,實現十堰與周邊三省毗鄰城市高速公路網絡互通,打造2小時交通區域經濟圈。
  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路徑和舉措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建設信息化城市、數字城市為目標,優先保障信息和通訊設施的用地和空間。一如既往地全力服務東風公司,全力支持東風公司整車擴能工程建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繼續實施雙億工程。繼續抓好漢江堵河流域水能開發。堅持電源工程建設與電網建設兩手抓,突出抓好漢江、堵河流域水電開發。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步伐。
  突破性發展旅游業。高起點、高標準抓好丹江口庫區生態水體旅游規劃和武當山新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完善和論證工作,加快建立由市到縣(市、區)重點景點景區的總規、控規、詳規及項目設計的多層次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堅持以開放促開發,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加大對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包裝力度。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就業、提高經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區域經濟聚散能力。爭取金融機構在十堰建設省際區域服務中心。加快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全面疏通間接融資渠道。鞏固票據市場,創新金融工具,激活民間資本,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重點培育現代物流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區域為平臺,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紐帶,以項目為抓手,以富民為目的,分區域規劃、分產業布局、分類型指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圍繞“興致富產業,建生態家園,創文明新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旅游農業和生物質能源產業。著力做大做強茶葉、柑橘、蔬菜、魔芋、畜禽、食用菌、中藥材、煙葉等八大特色產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