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物流發展調查
2009-6-18 15: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位于北京市東北部的順義城區距市中心30公里,陸路交通條件優越,公路總里程1787公里,路網密度1.75公里/平方公里,機場高速、京承高速、京平高速、機場北線高速、機場南線高速、六環路等高速公路和京密路、順平路等干線公路四通八達,大秦、京承兩條鐵路干線穿越全境。
區內物流發展鳥瞰
1.道路貨運市場結構
順義區有道路貨運業戶7166戶,貨運車輛13389輛,總噸位53765.53噸。道路貨運車輛車型結構趨向合理,其中欄板車8854輛、廂式車2969輛、自傾車1202輛、罐車137輛、集裝箱半掛36輛、冷藏車391輛、危險貨物運輸車317輛;安裝行駛記錄儀貨運車輛770輛,安裝GPS貨運車輛512輛。
2.物流企業概況
順義區物流以天竺空港工業開發區、林河工業開發區、南彩工業開發區為依托,以空港物流基地為核心,圍繞臨空經濟和現代制造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
目前,在順義區注冊的物流企業241家,從業人員7215人,道路貨運車輛954輛,總噸位16577噸。典型企業有: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北京長久物流有限公司等。
在注冊物流企業中,從事道路運輸的企業184家,占注冊物流企業的76%,從業人員4301人,占從業人員的59.6%。按照企業形式分類,國有企業4家、個體私營企業8家、外商(含港、澳、臺商)合資、合作、獨資企業5家、股份制企業5家、有限責任公司161家、其他企業1家。
3.物流基地建設
順義區物流企業主要依托和服務于臨空經濟和現代制造業,大部分物流企業集中入住在北京空港物流基地。
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是順義區建設的北京市三大物流基地之一,北區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以出讓土地、出租設施的方式引進物流企業,入駐突破200家,其中包括TNT、普洛斯、BAX、日本郵船、近鐵、中外運、順豐、華輝、宅急送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
南區規劃面積約3.5平方公里,與首都國際機場"無縫銜接",結合首都國際機場擴建新貨運區和建立航空貨運大通關基地規劃,主要從事口岸通關和保稅物流業務。目前,一期36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已建設完成,5.3萬平方米保稅物流中心已投入使用,有6家企業入住;奧運物流中心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提供了奧運物資存儲、配送、調撥和回收服務。
北京空港物流基地經過5年的開發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實現地方稅收14.4億元。
"物流大社區"五大特點
該區道路貨運和物流的發展歷程、狀況和趨勢,集中反映了北京市道路貨運和物流發展的產業需求、市場導向和發展目標。主要有以下特點:
1.產業布局為道路貨運加快融入現代物流提供了有效需求。順義區"一港、兩河、三區、四鎮"的城市發展框架,"現代國際空港、區域產業引擎、綠色宜居新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加快了區域產業布局優化步伐,形成了以加工貿易、保稅倉儲、國際采購、轉口貿易、流通性簡單加工等為主體的臨空經濟;以汽車、電子、啤酒、配件等為主體的現代制造業。新型產業集群的形成,為道路貨運升級轉型和現代物流快速發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有效需求。
2.抓住機遇助推現代物流基礎設施迅速形成規模,快速占領高端物流市場。順義區抓住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和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歷史性機遇,大力推進空港物流基地的開發建設,出臺多項優惠政策,鼓勵高端實體項目入住,基本形成了TNT、FedEx、UPS、近鐵運通、中外運、順豐、華輝、宅急送等多家道路貨運和物流企業貨運站場集中布局的"物流大社區",提高了市場集中度,體現出集聚功能和規模效應。
3.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帶動道路貨運組織化水平的提高。在順義區道路貨運和物流發展中,具有第三方物流特征的貨代企業發揮了顯著的貨運組織功能。
如在臨近首都國際機場的天竺地區有貨代企業100多家,其中不少企業規模大、實力強、起點高,能夠為客戶提供報關、保稅、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服務,如日本日通控股的天宇客貨運輸公司、德國辛克投資的全球國合國際貨運公司、中國國航投資的華力環球運輸公司等大型貨代企業。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建立的"貨代廣場",吸引了12家貨代企業入住經營。與這些貨代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系的道路貨運企業達數百家、貨運車輛近2000輛。貨代企業與道路貨運企業以貨源為依托,以合同為載體形成的業務合作關系產生的"蜂巢效應",既有利于提高分散的道路貨運市場主體在運營中的組織化水平,也有利于降低道路貨運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
4.道路貨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對城市運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得到加強。2007年順義區完成的道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占全市當年道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的11%和9.1%。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順義區道路貨運行業組建城市貨運保障"綠色車隊"企業30戶、綠色車輛631輛,分別占全市"綠色車隊"企業總數和綠色車輛總數的17%和13%,在奧林匹克水上項目物流保障和城市貨運保障中,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
5.運輸管理部門不斷增強現代物流意識,創新管理方式,以支持空港物流基地建設為重點,研究制定全區道路貨運資源整合和升級改造方案,促進道路貨運融入現代物流。
啟示:依托網絡與樞紐
1.應當確立依托交通運輸網絡和樞紐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
物質資料的生產流通既影響物流需求的變化,也依賴物流條件的改善。物流生成地和物流消費地是物流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其與交通運輸的依存度也最高。因此,港口、機場、內陸口岸、鐵路貨運站、公路貨運樞紐、公路、鐵路、內河沿線以及中心城市,成為物流需求最集中的區域。
依托交通運輸網絡和樞紐,促進現代物流發展,既符合物流活動的基本規律,也體現節約土地、節能減排、整合資源的思路。應當加強以交通運輸網絡和樞紐為核心的物流基礎設施統一規劃,明確規劃原則和建設標準,以大都市圈和重要經濟帶交通運輸網絡為基礎,構建國家和地方的現代物流圈(帶),加大政府支持引導力度,鼓勵多元化投資,形成規模效益。
2.應當加強和完善對貨運服務業的管理,提升運輸組織化水平
以貨代、配載、包裝、托運、聯運等為主要功能的貨運服務業,在現代物流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貨運和物流市場中,成為國內外物流企業大規模并購的主要對象。貨運服務業通過對貨源的有效掌控,吸引眾多中小貨運企業和車輛與之合作,客觀上起到運輸組織者的作用,能夠克服分散的市場主體在經營中的風險與弊端。
貨運服務業在物流活動中,多為第三方的角色,它的生存與健康發展,與市場環境和社會誠信程度關系密切。由于近年來貨運服務業不作為法規調整范圍,導致這一市場一度混亂,市場主體缺乏約束,市場經營缺少規則,市場秩序亟待規范。
3.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管理,促進道路貨運和物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運管部門要提高對現代物流發展大趨勢的認識,深入分析當前道路貨運融入現代物流存在的障礙,明確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制定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分步推進。(作者分別為:北京市運輸管理局副局長、北京市順義區交通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