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重新定義IT技術
2009-6-15 17: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說起IBM,中國許多用戶還會想起IT領域的藍色巨人。6月12日,即將年滿百歲的IBM在廣州力推"智慧地球"計劃,涉足交通、電力、醫療、環保多個公共服務領域,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李實恭稱,"IBM需要重新定義IT產業的技術發展和它的角色,IBM已躍出狹義的IT進入更廣泛空間。"
IBM華南一行可謂陣容鼎盛,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焜,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IBM中國華南區總經理張少剛等悉數出席。周偉焜特別強調,"IBM智慧地球計劃將押寶中國,中國計劃將以華南領頭。"
論壇期間,李實恭和張少剛接受了華南媒體的專訪。李實恭認為,社會經濟的計算模式每隔10-15年就會發生重大變革,傳統的IT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交通、電力和醫療等領域的信息爆炸性增長的需求,需要有對非傳統IT的理解,把空間、時間、地理信息整合起來,需要更高性能運算的能力。因此,傳統IT技術和角色需要重新定義。
對于選擇華南市場開始IBM智慧地球的計劃,周偉焜透露,金融危機下廣東在要考慮轉型的,很多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廣東的升級計劃和IBM智慧地球計劃相切合。
張少剛表示,IBM在廣東針對智慧地球計劃的研究早已展開,例如跟廣東省中醫院是一年半以前,跟中山大學合作是兩年前,跟很多企業合作早已開始,得到廣東省政府和各行業的支持。
張少剛透露,IBM在華南的計劃主要針對四個方向:第一個,針對IT產業服務的優化,就包括了軟件外包。第二個,針對廣東的四大產業,目前廣東省政府已經規劃出來4個產業100的企業,針對這100個企業來調方向。第三個,廣州希望在2020年打造成金融中心,構建一個便捷優化的電子服務平臺。第四個,針對醫療、水資源、環保。以上都會是IBM積極投入的方向。(古豐)
重新定義IT技術
我們過去理解IBM是一個IT技術的領頭羊,智慧地球給人們的感覺是,IBM不再專注IT服務領域,聚焦重心好像已經發生了改變,請李博士給我們簡單表述一下,現在的IBM是一個什么樣的IBM?
李實恭:IBM的技術完全沒有退化,而且擴大了我們的技術領域,同時在新的技術領域以及原有的技術領域上,我們都比以前更強。
第一點,所謂IT技術,我建議大家要給它廣義的解釋。技術包含芯片、系統、軟件、解決方案、縱深服務。IBM不做應用軟件之外,每一個階層IBM都是領先者。我們對系統、芯片和解決方案的專注,在不同的行業,IBM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服務提供者,我們都是No.1。全世界有不同的評估方法,但是不管用什么評估方法,在前10名里面,我們至少占到7名,有的時候我們占到8名,有的我們占到9名,IBM在正確定義IT技術的產業,我們是比很多大家所知道的都要更好、更強。
第二點,就是對IT角色的重新定義。在智慧的地球產生的時候,并不是只靠幾部機器寫了一些簡單的應用軟件,就說可以解決問題。我請大家去想想,我們要解決交通問題、水的問題、節能減排問題、智能電網問題,用一個小的設備就可以解決水的問題嗎?這里面要用的,有大量處理的能力。要有對非傳統IT的理解,要把空間、時間、地理信息整合起來,而且可以用高深的應用數學能力來表述它,才可以用計算機把它算出來。這個時候要用高性能的運算能力,所以它可以處理大量的信息,可以有高端的數學能力,有高性能的處理能力。這兩個能力是發展智慧地球所具備的,IBM需要重新定義IT產業的技術發展和它的角色。
不會重政府輕企業
剛才IBM談到智慧的地球計劃,談到的都是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大型項目,但對華南的珠三角地區來說,還有很多企業需要IBM的技術服務,IBM會推出哪些相關的產品來服務企業嗎?而不是聚焦于一些公共的服務。
李實恭:我們講一些跟企業有關的服務。供應鏈物流管理幾乎每個大企業都有關系,我們在中國針對供應鏈物流有一個全球的標準,叫SEOR,它指導所有去做供應鏈物流的企業,參考這個標準去規劃,但是這個標準只是提供一個指引,真的到每個實際案例的時候,都有特殊的需要,這個調整的過程會產生很多新的東西,我們再放回原來的模板,可以引導后面做供應鏈物流的時候做得更好,IBM在服務部門,在全球有5000多位工程師是從事供應鏈物流的,這里邊有特別尖端的工程師,他們就用的是我剛才講的方法來協助我們的企業客戶。
IBM在中國的重點在服務IT產業,特別是軟件業,而且是軟件業里面中小型的軟件有關,大家可能都聽過很多用得很普遍的名詞,叫"軟件即服務",我們有三個平臺組合起來,幫助做成針對中小型的軟件開發商,幫助他可以快速把既有的軟件以及新的軟件,變成可用網絡來傳送給終端用戶。在終端用戶方面,我們偏向中小型用戶,因為中國有超過90%的用戶都是中小型用戶,他們怎么樣可以用到最新的技術,同時可以經由網路的無國界幫他去到原來不能去的地方,這個在國內已經有一個試點。
我們還會助某一個特定的產業,比如銀行、金融業、加油站、ATM、零售便利商店,選擇恰當的網點。我們用很多新的技術,包括數學模型,幫他們得到很大的收益。我們講智慧的地球,不可忽略的一個地方就是要幫助企業成長。所以在中國,我們認為幫助中小型IT產業能夠發展,但它的范圍可以擴大,它所服務的對象在不同行業里面也可以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屬于智慧的地球里面產業發展的部分,也許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有正式的發布會,可以再跟大家做正式的說明。
并非空談概念
IBM歷年提出了很多概念,從之前的全球整合,到隨需應變,到智慧的地球,我不知道IBM是怎么看待重心的?你們現在重心是在智慧的地球,那你們以前提出的方向是放在什么位置?
李實恭:IBM并不是先形成概念,然后叫大家一起來做。IBM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事了,覺得可行了,不只IBM可以做,我們的合作伙伴也可以做,甚至不是屬于合作伙伴屬于生態體系里面的可以做了,我們才會在這里提。所以從早期的隨需應變到創新,告訴大家全球化,今年講智慧的地球。你看到這個演變,智慧的地球等于把過去多少年來的都做了一個大的集成,不止在概念上,而且技術上也是一個大的集成。這中間,大家可以注意到,每個概念出來的時候,都是它產生的價值,跟它代表的意義不斷在提升,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客戶跟我們的合作伙伴,他們所能夠提出來的價值不斷提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題目在不同地方主導,去年有一個題目是跟水有關,我們結合了很多專家、學者跟政府的管理、領導,和行業里面相關的公司討論水的問題,我們發現解決水的問題迫在眉睫,而且大家都想做,大家都在做。IBM提出這個概念,能夠幫助大家集合在一起共同來做,不一定是IBM一定要領頭,而是愿意來貢獻。
廣東落地四大方向
想問一下張少剛總經理,你剛剛提到廣東信息化轉型這方面,有沒有比較實際的計劃在廣東落地,IBM跟廣東省政府和相關部門、或者和醫療機構的合作情況是怎么樣的?最關注的是哪些領域,會選擇哪些企業合作?
張少剛:IBM在華南會怎么樣來做重點行業的探討:第一個,IBM在各行各業針對這些智慧地球計劃的研究早就已經開始了,例如跟廣東中醫學院是一年半以前,跟中山大學是兩年以前,跟理工大學的合作,跟很多企業合作早就開始了,得到了政府、行業的支持。有一個前提,我們過去跟產業、企業結合,現在有政府的推動,我們更有把握的是希望加入研究院的團隊,因為在中國很多的進步不是一步一步的,而是跳躍式的,很多的需求在中國并沒有好的經驗,甚至中國有一些特別的國情需要幫忙,需要從研究院來落實。
第二個,我們看哪些產業:廣東省政府產業信息廳這邊提出四大方向,都是我們認為已經在投入,而且將來會積極投入的。第一個,針對IT產業服務的優化,就包括了軟件外包。第二個,針對廣東的四大產業,目前廣東省政府已經規劃出來4個產業100的企業,針對這100個企業來調方向。第三個,廣州希望在2020年打造成金融中心,最后是構建一個便捷優化的電子服務平臺。第四個,針對醫療、水資源、環保,都會是IBM愿意貢獻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