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肥城:山窩窩變成“香餑餑”
2009-6-15 11: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走進山東省肥城市,無論你到哪一個鄉村,走過的都是一條條寬闊平整的公路。近幾年來,肥城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821.4公里,在山東省率先實現鄉鎮通二級公路、村村通等級公路,肥城全市等級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52公里,建制村通瀝青路率、通客車率都達到100%。
溝谷山坡的“桃花游”
農村公路讓原來的山窩窩變成了“香餑餑”。劉臺村三面環山,肥桃種植面積1900畝。過去由于交通閉塞,春天人們空守著漫山遍野的桃花。15公里的通村公路修通后,溝谷山坡的5個建制村被連了起來,“桃花游”使窮山溝變成了“桃源世界風景區”,連續7年承辦桃花旅游節,年均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多萬元。
今年,農村公路又讓盛產大櫻桃的安莊鎮前寨子村火了。由于去年修好了環山路,外地客商紛紛上門搶購櫻桃,櫻桃價格竟飆升到上百元一斤,前寨子村支書武文平樂得合不上嘴,他還計劃在山上開飯店,搞養殖,讓城里人到農家摘櫻桃、吃野味。
農村路更讓潮泉鎮北部翦云山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沿路發展起以核桃、櫻桃、板栗為主的經濟林3萬畝,建起了避暑山莊、度假村,生態旅游紅紅火火。
“路好啦,村也精神啦”
走進潮泉鎮百福圖村,當了近20年村支書的石默生告訴記者:“路好啦,村也精神啦!”通上瀝青路后,百福圖村完成了新一輪村莊建設規劃,6個建制村新修街道44條10余公里,1167戶人家已有948戶的住房進行了重新規劃,舊村改造率達90%以上。
一進湖屯鎮國莊村,記者眼前一亮,房屋整整齊齊,街道四通八達,草坪翠綠如氈。90%的農戶用上了水沖廁所,衛生間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險等參保率達100%。
地處山區的潮泉鎮孫樓村在記者面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26幢商住樓拔地而起,村民“瓦房變樓房”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山村農民也開始享受現代文明了。
老僧臺村的兩臺大戲
老僧臺村坐落于孫牛公路東側的半山坳里,過去是“外邊的人進不去,里邊的人出不來”。當年修路工人進村勘察定樁時,村民還將信將疑:“好事來不了這么快!”施工隊伍開進山時,大伙坐不住了。由66歲的葉玉英發起,陰法坤、裴明新、王克國4人湊起3000元,請來鄒城劇團連演4天大戲,慰問施工隊伍,慶祝公路開工。
去年11月份僧臺橋建成,村支書陰法坤為了慶祝僧臺橋建成和安桃路通車,又請了鄒城劇團連唱5天大戲。天氣雖然很冷,看戲的卻人山人海,每個人的臉上都紅撲撲、樂呵呵的。
在公路旁,記者又見到了文靜慈祥的葉玉英,說起路,他仍滿腔激動。原來村里有500畝早熟桃,收獲期要是遭遇陰雨天,眼睜睜看著成熟的桃子往地里落,村民們欲哭無淚。他的3個孩子在肥城、泰安、濟南,雖然路不遠,但要去看看,七轉八倒半天也到不了地兒。如今路通到村頭,公交車開到了家門口,村民再也不為運貨、出門發愁了,老人去城里看兒子也方便多了。
農村公路給肥城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2008年,肥城市實現生產總值365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2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92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71元,同比增長19.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1.6億元,同比增長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