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劈腿”不只是“商業利益”那么簡單
2009-6-13 14: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特約評論員皮海洲
中鋁195億美元的注資案,實際上是力拓方面求助于中鋁的,當初力拓董事長甚至是急于求得中鋁的注資。因為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鐵礦石價格暴跌,力拓股價一落千丈,力拓急需資金償還今年10月到期的89億美元債務,其到2010年到期的債務高達387億美元,籌集這么多的償債資金,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資金對力拓來說幾乎是惟一的救命稻草。
但力拓方面沒有想到的是,金融市場反轉得如此之快,短短幾個月力拓股價升幅70%,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市場也大幅回暖,金融市場已顯著改善,使得力拓與中鋁交易條款的價值顯著下降。于是,力拓方面終于過河拆橋,一腳把中鋁踢開,轉向與必和必拓重新結盟。
這顯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雖然有人自欺欺人地認為中鋁在這次“劈腿”事件中并沒有損失什么,認為中鋁與力拓交易告吹并不足惜,認為力拓毀約完全是出于商業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但事情顯然并不是某些人所想像的這么簡單。想想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所遭遇的種種挫折,力拓方面撕毀與中鋁的合作協議,顯然不是“商業利益”所能解釋的,而是一種“地緣政治”的反映。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力拓面對的不是中鋁,而是美國鋁業,或來自英、德、法等地區的歐洲鋁業,即使同樣有市場回暖的利益誘惑,力拓董事會恐怕也不會冒著觸犯市場誠信的風險中止交易。
實際上,就“商業利益”而言,力拓最大的商業利益就在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鐵礦石的進口量超過了全世界礦石貿易量的一半。而力拓與中鋁的合作,顯然是有利于其鐵礦石銷往中國市場的。所以,力拓單方面毀約,絕不是單純的“商業利益最大化”問題。
我們之所以不應該把力拓單方面撕毀協議一事當作孤立事件來看待,是因為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不難看到力拓方面的強硬態度。這種強硬的態度與他們在鐵礦石談判桌上的強硬態度是一致的。
在鐵礦石的談判桌上,力拓的態度已經是很強硬了。5月初,力拓方面甚至逼宮鋼鐵企業,表示如果力拓與鋼鐵企業在6月30日之前未就價格達成協議,否則力拓部分合約的條款將允許終止。5月26日,又是力拓率先與日本新日鐵公司達成了降價33%的首發價,使得中國鋼企在鐵礦石中處于不利的地位。雖然中國方面表示不能接受首發價,但力拓毀約之事表明,中國方面要在力拓那里討到好處并不容易。實際上,在近兩天的媒體報道中常常有中國鋼企接受33%首發價的消息。如果消息屬實,這無疑是力拓的勝利。
力拓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力拓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的救命符就是中鋁。但在力拓走出困境的情況下,力拓就迫不及待地拋下中鋁。中國到底在世界上充當了怎樣的角色?是誰助長了力拓的底氣?也許這個問題是當前中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在世界的大舞臺上,中國不應該繼續被動下去了。
作者簡介: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職業投資者,專欄作家。所寫文章以政策、時事熱點評述、股票炒作心得體會為主,以反映中小投資者呼聲為己任,作品在投資者中廣為流傳。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phz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