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投資324億 國省干線水平3年將超全國平均
2009-6-12 10: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到2012年底,全省二級及以上國省干線公路里程將達1.6萬公里
閱讀提示:加快以成都為中心輻射五大經濟區、以四大城市群為樞紐連接周邊市縣的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形成七大出川通道、五大經濟環線,構建以成都為中心,輻射攀西、川南、川東北、川西北地區的干線公路網絡,全面提高國省干線公路技術水平和通行能力,為我省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上連高速公路,下接農村公路,這是對國省干線公路功能的最好概括。
為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我省在2009-2012年國省干線公路改造估算總投資324億元,改造國省干線公路。屆時將建成至甘肅、貴州、西藏、云南等省的七大出川通道,完善大九寨、川東北、川南環線等五大經濟環線。
《四川省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2009-2012年)》指出,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3年內改造8348公里,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屆時,我省干線公路水平將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
急需補課:干線公路僅占總里程的8.4%
發展不足是我省國省干線公路面臨的最大問題。
首先是公路總量不足。截至2008年底,我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長18966公里,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還有6個縣未被國省干線覆蓋,有128個縣僅有一條國道或省道通過。其次是技術標準較低。承擔主要運輸任務的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標準的僅占5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2個百分點。
我省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量的比例長期穩定在95%、85%左右,國省干線特有的開放性、門對門的優勢,在各市間和縣(市、區)際間承擔了主要中、短距離的客貨運輸。在目前不通鐵路、水運、民航的地區,國省干線公路仍是唯一的運輸方式。
抓住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機遇趕緊“補課”。為此,省政府提出,通過三年改造,基本建成以成都主樞紐為中心,輻射攀西、川南、川東北、川西北地區,技術等級較高、功能較為完善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建成七大通道,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除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按恢復重建規劃確定的補助標準執行外,其他國省干線公路補助標準為:民族地區、盆周山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5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80萬元。平原地區、丘陵地區路面改造:每公里補助50萬元;等級改造:提高為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00萬元;提高為三級公路,每公里補助60萬元。
3年以內:國省干線超全國平均水平
《方案》指出,2009-2012年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規模為8348公里。其中,地震災區納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項目70個,建設規模3861公里,其他地區國省干線公路改造項目104個,建設規模4487公里。
到2010年底,國省干線公路路面技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優良等路達到1萬公里以上,占國省干線公路里程的60%。基本完成災后干線公路重建項目,災區生命線公路網基本形成。
到2012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6萬公里,占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的80%,較2008年底提高27個百分點,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西部前列。除三州外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全面實現國省干線公路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鋪裝。
鏈接解讀 建成七大通道
國道213成都至郎木寺(甘肅)、國道318成都至竹笆籠(西藏)、國道213成都至沐川(云南)、省道321成都至納溪(貴州)、國道318成都至大竹(重慶)、省道101成都至南江(陜西)、國道317、省道209成都至阿壩(青海)
完善五大經濟環線
大九寨環線(成都-綿陽-平武-九寨溝-若爾蓋-紅原-馬爾康-理縣-汶川-成都)
川東北環線(成都-遂寧-南充-廣安-鄰水-達州-巴中-廣元-綿陽-成都)
川南環線(成都-樂山-自貢-宜賓-高縣-興文-敘永-瀘州-隆昌-簡陽-成都)
川中環線(成都-綿陽-三臺-遂寧-安岳-內江-簡陽-成都)
川西環線(成都-雅安-康定-丹巴-小金-臥龍-成都)
干線織網擴大“門對門”優勢
嘉賓:四川省公路局局長 汪洋
國省干線公路是連接高速公路、鐵路與農村公路的重要網絡。
在我省高速公路、鐵路快速發展和覆蓋面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作為公路網中的干線公路,其交通集散功能不能削減。在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相對薄弱的國省干線公路成為重要的著力點。
有望突破“四大瓶頸”
問:根據《四川省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哪些方面將有重要突破?
答:國省干線是我省構建樞紐的薄弱環節。從總量上看,截至2008年底,全省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為18966公里,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路網連通度僅為0.91,低于1的基本要求,尚未形成樹狀網絡,還有6個縣未被國省干線覆蓋,有128個縣僅有一條國道或省道通過。
從技術標準看,承擔主要運輸任務的國省干線公路中,二級及以上標準的僅占52.8%,2007年全國排名26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2個百分點。
從路況水平和服務水平看,按照《公路技術狀況評價標準》評定,我省國省干線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處于次等,在全國屬較差水平。2008年,全省共檢測評價8條國道、34條省道,檢測里程12988公里,其中優良等路占比不到檢測里程的4成;次、差等路6127公里,占檢測里程的47.18%。服務水平也不高,尚未完全形成“成線、聯網、成片”發展的格局。
方案的實施將大大緩解上述四大問題。當然,這也是公路網綜合協調發展、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客貨運輸發展以及完善高速公路功能的需要。
“門對門”的優勢最大化
問:綜合分析高速公路、鐵路、農村公路的功能,國省干線公路其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答:如果說高速公路、鐵路是主骨架、主通道,農村公路是毛細血管,那么國省干線公路就是連接其中的重要網絡。“門對門”的運輸方式是國省干線公路不可比擬的優勢。
相關數據顯示,四川省公路客運量、貨運量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量的比例長期穩定在95%、85%左右,交通集散功能強大。在各市(州)和縣(市、區)際間承擔了主要中、短距離客貨運輸,尤其在目前不通鐵路、水運、民航的地區,國省干線公路是客貨運輸的唯一方式。
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高速公路里程達到2162公里,已成為連接省際間和省內各重要城市間的客貨大通道。經過多年發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整的公路網絡,它與高速公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不可替代,共同構成了四川省骨架公路網。
給“三化聯動”一個支點
問:根據具體實施方案,這將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呢?
答:國省干線改造估算總投資324億元,這就意味著對內需的強力拉動作用將釋放。不僅是經濟拉動,帶動就業也相當明顯。
同時,根據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相關要求,我省將形成以成都為中心,輻射五大經濟區、四大城市群的主、次綜合交通樞紐。國省干線是目前市與市、市到縣(區)及縣(區)際間重要的聯系通道,屆時,將對形成次級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區域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最后,將大大有利于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為“三化聯動”提供最為直接的物質載體和支撐。國省干線公路將進一步發揮和完善鐵路、高速公路輻射功能,連接農村公路,有利于充分發揮高速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效益。這種連通意味著運輸成本的大大降低,農村與城市之間將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