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手筆構建大交通 江蘇省以高標準興建港口城
2009-6-12 10: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立足沿海,依托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把江蘇沿海開發規劃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賦予江蘇省沿海開發一個全新定位。對接這一目標要求,江蘇省以大手筆構建大交通,以高標準興建港口城,加快打造對外開放合作的平臺,掀起新一輪沿海基礎設施建設高潮。
立體交通,沿海三市進入發展快車道
有這樣一條國際經濟大動脈,它橫貫大洲、穿越國界,從歐洲西海岸的荷蘭鹿特丹出發,綿延一萬多公里,直抵中國東部沿海,眺望日韓!
這條穿越半個地球的繁華之路,在經濟學界命名為“新亞歐大陸橋”。毫無疑問,這座“橋”
的端點,一定是現代經濟版圖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幸運的是,“橋頭堡”地理上落在了連云港。發揮“橋頭堡”龍頭優勢,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便首當其沖。
“加快沿海開發,必須交通先行。”省交通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沿海開發規劃“倒逼”了交通建設的提速。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目前,我省已構建起海陸空一體化的大交通格局。近年來,隨著新長鐵路、沿海高速、蘇通大橋、通榆河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我省沿海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觀。
按照規劃,我省沿海綜合交通還將進一步提檔升級。首先是快速鐵路建設,形成上海到青島的沿海大通道和連云港到中西部的沿隴海大通道;機場建設也是重點,目標是構建廣域航空交通網,鹽城機場已是一類開放口岸,開通了國際航班,連云港機場正在考慮擇址新建,未來要成為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南通機場將加強與上海的合作,將來可能作為上海第三機場;公路建設主要是加強到臨海重要開發節點的快速通道建設,完善路網。
“將江蘇沿海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隴海蘭新沿線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窗口,逐步形成亞歐之間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省發改委負責人如是勾勒了我省沿海戰略下的美妙圖景。
港城建設,萬頃灘涂綻放三朵“姊妹花”
《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中明確指出:建設中心城市發展對沿海開發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個中心城市要圍繞形成人口規模超100萬的特大城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鹽城市決策層提出,在新一輪沿海開發中,鹽城將發展“綠色能源”、興辦“綠色工業”、生產“綠色食品”、建設“綠色風光”,打造成綠色能源基地、綠色工業基地、海洋食品加工基地,打造沿海生態旅游的“綠色之都”。
連云港市把東部城區、新海城區、贛榆城區作為相互聯動的“三個增長極”,位于三極之間的海濱新城將作為未來最重要的城市核心,重點建設連島風情區、山海景觀軸、勝利湖、棠梨湖公園等一批生態走廊、生態綠地、生態公園,全力打造“江蘇海濱第一城”。
南通市則以建設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為目標,注重城市與港區互動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強化中心城市在江海聯動開發中的樞紐作用。
省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東風介紹,國外發達國家在沿海開發過程中,非常注重構建特大門戶城市與遠洋深水大港的雙重“引擎”。此輪沿海開發的一大亮點,就在于以港口建設和港城發展互為動力,真正實現“以港興工,以工帶城”的發展目標。
揚起龍頭,“大陸盡頭”變成開放前沿
“沿海”通常與“發達”相連,而江蘇沿海卻是個例外。海洋沒有成為發展的跳板,反而隔斷了與外面世界的聯系。
沿海開發戰略的制定實施,給人們一種全新的思維角度,連、鹽、通三市開始重新審視腳下的這片黃海,頓覺海闊天空。鹽城市委書記趙鵬說:“沿海開發要以開放促開發。沿海是大陸的邊緣,如果不開放,就是最閉塞的地方,是路的盡頭。而開放了,就是最前沿。”
沿海優勢,為整合世界資源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從大豐港到韓國的釜山只有420海里,到日本的長崎只有430海里。韓國現代集團投資鹽城,在當時“閉塞”的蘇北腹地合資生產汽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大豐港這個出海門戶。
南通市市長丁大衛說:“對南通來說,有兩個‘沿海’,一個是‘沿黃海’,一個是‘沿上海’。洋口港開發出來,南通開始由‘江河時代’邁向‘江海時代’。蘇通大橋通車后南通到上海就一小時車程,南通將由‘上海北’變成‘北上海’。”
在江蘇沿海,記者還看到了向“內”開放的可喜勢頭。去年4月,連云港市黨政代表團沿著隴海線西行,與西部省份共商深化合作。他們每到一地,都表示:連云港和西部兄弟省市,就像“連襟”,“連云港的港口,就是你們的港口。我們的保稅物流園區,也就是你們的物流園區。”
截至目前,鐵道部已經開通了從連云港到烏魯木齊、成都、蘭州、西安、鄭州等地的班列,中西部物流由此出海,距離最近、成本最低,加上運力有了保障,運量將有更大突破。鄭州日產的老總算了一筆賬:企業去年進口零部件2億美元,如果從連云港走,可節省3000萬元物流成本。
正如宏觀經濟專家所說,我國前兩次沿海大開發,讓人們深深記住了“深圳速度”,看到了“浦東變化”。隨著新一輪江蘇沿海開發向縱深挺進,江蘇沿海954公里的海岸線面對的,不僅是一眼能看到的黃海,更是廣袤的太平洋,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