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構筑北京國際無水港
2009-6-12 1: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3日,北京海關與平谷區政府共同簽署推進口岸型經濟發展合作備忘錄,大力建設平谷馬坊口岸型物流基地,打通北京市海運的第二條通道。北京海關將提供一系列優質通關服務,拉動區域外向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平谷區商務局局長晏志和說:“這標志著馬坊物流園區建設北京內陸‘無水港’已由概念進入到具體實施階段,平谷必將在參與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區域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無水港
打通北京海運的第二條通道
馬坊物流基地是北京市規劃的四大物流基地之一。馬坊物流基地位于平谷區馬坊鎮,規劃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面積約1.93平方公里。
平谷地處京津冀兩市一省交界處,東鄰我國第三大集裝箱港——天津新港,西接我國第一大空港——首都國際機場。隨著京平高速的開通,天然的區位優勢使平谷處于北京市海運進出口物流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目前,馬坊物流基地一期工程正在有序地建設中。馬坊物流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1.9億元正在對一期工程4個地塊的建設用地進行一級土地開發,在平整土地的基礎上,正在進行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電、供熱、燃氣和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總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監管堆場作為奧運應急通關監管點已于北京奧運期間實現運轉;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監管、保稅倉庫已近建成;投資1.7億元的海關、國檢聯檢大樓已完成地上3層施工,預計今年10月即可交付使用;投資達1.1億元的北京海陸港國際物流分撥中心項目也在加緊施工中。馬坊物流基地建設的提速還吸引來了御馬坊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投資5000萬元,將為物流基地建設提供綜合配套設施。
晏志和介紹說,馬坊物流基地的建設原則是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立項批復,分期滾動實施,逐步實現其綜合物流基地的功能。馬坊物流基地建設的第一步是先設立通關監管點,實現口岸功能;第二步是積極推動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批復,實現保稅功能;第三步是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優勢,增加保稅加工的功能,加之原油的口岸功能、保稅物流功能,基本實現綜合保稅港區的全部功能。吸引更大更多規模化的生產企業在馬坊積聚,帶動其他相關聯的產業發展,促進平谷地區經濟健康持續快速增長。
京平高速的開通,使馬坊這個北京“四大物流基地”中最后獲批建設的物流基地人氣驟升。建設北京國際無水港的思路也迅速取得了突破。
2008年11月11日,北京國際陸港及其運營公司——北京京津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馬坊物流基地揭牌。馬坊物流基地成為繼朝陽口岸后北京市的第二個陸路口岸。
晏志和介紹說,北京國際陸港由天津港[12.04 -2.51%]集團、香港貿易通[0.84 -1.18%]公司和平谷區共同投資運營。天津港將北京國際陸港作為期口岸碼頭線的延伸及東疆保稅港區的子港之一。按照已商定的口岸作業模式,北京海運進口貨物在天津下船后將直接轉運至馬坊物流基地,不需要貨主在天津辦理任何通關及轉運手續,北京貨主可在馬坊一次性辦結所有進口通關手續;北京海運出口貨物反之亦然,貨物運抵馬坊物流基地后辦結出口手續,即可商船離境。
“這種通關模式一旦成熟,在北京乃至全國都將是一種突破和創新。北京和天津兩地海關、國檢及相關各方對此均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高度的評價。”晏志和說。
今年1月23日,負責朝陽口岸運營的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與平谷區政府進行了多次的交流和溝通后,雙方正式簽署投資合作意向書,京泰集團將入股北京京津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建設馬坊物流基地。根據協議,朝陽口岸的貨物監管堆場、物流基地保稅倉庫等功能將逐步移至馬坊,今后只保留報關點。屆時,馬坊將成為北京物流的雙通道之一,躍身為北京市第一大陸路口岸。
晏志和說:“馬坊口岸型物流基地建成后,不僅將大幅度地降低北京北部和東北部工業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率,促進北京工業空間布局的良性健康發展,同時能夠和空港綜合保稅港區形成互補關系,切實完善北京口岸功能和對外貿易的布局,而且還將極大地帶動京平高速公路沿線產業帶的形成。”
大商業
立足北京放眼環渤海經濟圈
“平谷商業整體發展戰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于北京、京津冀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著眼區域一體、城鄉互動、產業聯動、經濟社會協調的整體發展觀,確定平谷區商業的發展方向和布局重點,推動平谷區商業快速、有序、健康、持續發展。”晏志和說,我們要在這一整體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構建以“生活服務體系為基礎、產業服務體系為主導”的商業布局框架。
2008年,平谷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億元(其中不含連鎖門店零售額27.7億元,同比增長14%),同比增長15%。出口創匯2.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97%。實際利用外資6628萬美元,同比增長690%。
可以說,2008年,平谷區商業部門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晏志和卻很不滿意。他說,平谷城市居民和農民的人均收入在京郊10區縣中處于中等水平,但是人均消費水平卻一直居倒數一二名,二者很不平衡。其中的原因是中高檔商品的消費者都到順義、京城去消費了。
晏志和在不滿意的同時也從中看到了促銷費、保增長的希望。
他說:“今年,我們一方面做好家電下鄉工作,拉動農村消費增長。以落實《平谷新城便民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08-2010)》為重點,發展便民商服設施;另一方面,提升品位,引導商業街特色化發展,促進消費。”
引進和建設大型商業設施,是平谷拉動消費的主要措施之一。2008年底以來,平谷城區有3個大型商業設施陸續開業,新增營業面積2.6萬平方米。
亞洲星購物廣場于2008年底開業,新增商業面積1萬平方米,引進了京客隆超市和多種品牌企業入場經營。國泰百貨平谷店新增9000平方米商業設施,今年1月開業,以精品、高檔商品銷售為主。新城特色商業街新開街東端7000平方米商業設施正在招租裝修,將開辦超市和品牌服裝店,上半年有望開業。晏志和說:“這些大型商業設施的投入使用,將有效促進平谷區的消費增長。”
晏志和說:“產業服務商業體系的發展目標是拉動放大已有工、農業的產業優勢,促進聯動旅游業、建筑業和其他服務業的互動發展。”
平谷將結合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農副產品、旅游商品售賣展示廳。繼2008年投資200余萬元完成了昌(平)金(海湖)路兩側5處1500平方米售賣展示廳建設后,計劃今年繼續投資500萬元,在昌金路兩側再建售賣展示廳15座4500平方米。晏志和說,此項工作的落實,將為600多農戶提供農產品[10.15 -1.93%]、旅游商品銷售場地,拉動旅游消費增長,促進農民增收。
說到平谷新城商業發展思路,晏志和毫不掩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說,隨著平谷經濟發展和新城面積、居住人口的增長,客觀上要求商業發展與之適應。平谷新城的商業規劃要在新城規劃進一步明確之后再次進行調整。不僅要對27平方公里的新城,而且還要好好地對馬坊新城和夏各莊新城的配套商業進行規劃。目前馬坊和夏各莊兩個新城的土地一級開發均已啟動,各路開發商紛至沓來,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也紛紛到馬坊落戶,平谷新城的居民結構已開始發生改變。5至10年后,平谷的商業將不僅是北京的商業,也是京津冀、環渤海的商業。
商報記者 趙信一
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觀察
新節點新戰略
一條高速公路的開通對區域經濟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這恐怕很難用準確的數字來說明。但是京平高速公路的開通給京郊平谷區帶來的變化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多年來,平谷是北京市郊區縣中惟一既沒有高速公路又沒有國道通過的區,不要說去“近在咫尺”的天津、唐山,就是距北京中心城區的區區70多公里也要行車1個多小時。區位優勢無從談起,招商引資難上加難。
然而,京平高速公路的開通激活了平谷,把這個“被遺忘的角落”推到了“京東發展門戶”的位置上,平谷人也開始謀劃著打造環渤海經濟新節點的新戰略。
“京東發展門戶、山水宜居新城、清潔制造中心、精細果蔬基地、生態休閑綠谷”。平谷對自己做了全新的定位。
平谷區委書記秦剛說:“在國家實施環渤海地區經濟開發戰略的大背景下,隨著京平高速與津薊高速公路的對接貫通,平谷地處京、津、冀交匯處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將被激活,為我區進一步參與區域合作、集聚生產要素拓展了發展空間。平谷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
2006年,京平高速公路一動工,眾多有遠見的企業就紛紛到平谷“攀親”。去年,京平高速公路開通后,特別是馬坊物流基地要建無水港的消息傳出后,前往平谷聯系落戶的企業更是絡繹于途。
今年4月,與物流基地比鄰的馬坊工業園成了北京眾多工業園區中最忙碌的園區之一。
4月1日,北京七星集團特種電子元器件產業化基地在北京馬坊工業園舉行了奠基儀式;
4月14日,北京中錦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150MW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在平谷馬坊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奠基;
4月23日,思創厚德集團投資8億元建設的總部基地項目在平谷馬坊工業園區正式動工……
打造環渤海經濟新節點,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平谷區新城規劃一再調整,就是為了適應自己在北京、在京津冀乃至在環渤海經濟圈中所扮演的新角色,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負的新使命。
平谷馬坊物流基地建成后,不僅具備口岸功能,而且將是區域經濟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擁有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中心和國際轉口貿易和物流金融五大功能,可開展多式聯運中轉服務、保稅物流服務、工業物流服務、農業物流服務、京津唐城市配送服務、物流增值活動等6項服務。
最主要的是,馬坊物流基地這個無水港就像一顆巨大的磁石吸引著高新技術企業在其周邊集聚,一個輻射京東北地區和京津唐地區的保稅物流產業基地和加工貿易區正在形成。
商報記者 趙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