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閩皖簽接口協議杜絕“斷頭路”
2009-6-10 9: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浙江、福建、安徽交通部門已簽署3條省際高速公路的接口協議,讓跨省公路不再出現“一尺不通、萬丈閑置”的“斷頭”現象。
在日前“首屆滬蘇浙皖閩贛綜合交通發展研討會”上,浙閩皖3省就即將修建的龍浦(浙江龍泉市至福建浦城市)、沈海輔線(浙江蒼南縣至福建福鼎市)、臨金(安徽宣城至浙江金華)3條跨省高速路簽署協議,明確對接地點分別位于龍泉市八都鎮花橋村附近、蒼南縣馬站南山尖附近及浙江臨安和安徽寧國交界千秋關附近;約定3條跨省高速路均為雙向4車道,主線收費站由相鄰2省共同建設。
2類原因致高速“斷頭”
由于交通發展布局中的利益考量等種種因素,長三角地區的高速公路“斷頭”現象并不鮮見,且由來已久。據此次接口協議簽署方之一的福建省交通廳計劃處負責人介紹,導致跨省高速公路“斷頭”的原因有2類:編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跨省高速公路在規劃中不會“斷頭”,但建造中因資金不足等原因會導致各路段完工時間不一,出現暫時的“斷頭”現象。未編入高速公路網的跨省高速(如龍浦、沈海輔線)則是“斷頭”主要領域,因沒有行政協調機制,各省間高速公路容易“你造你的,我修我的”,能否跨省銜接取決于互相的規劃協商和建造落實。若意見不一或未能如期落實規劃,就可能出現“斷頭”。
接口協議能否成慣例?
為什么首批協議只有浙江、福建和安徽參加?今后,跨省高速接口協議在這一區域是否會成為慣例?對此,研討會主辦方、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介紹,會上簽的接口協議因只涉及跨越浙、閩、皖的高速公路,所以上海、江蘇暫未參與。至于今后5省1市間建造跨省高速是否都會簽訂接口協議,他表示:“研討會確定了聯席會議制度,任何事情都可以商討。”
據了解,此次6省市交通部門還簽署了協議,約定每年由6省市交通(運輸)廳(委)輪流召集、主持,通過聯席會議、專題協商、聯合調研等,共同解決區域交通發展中的問題。聯席會議由輪值單位召集,每年不少于1次。
省際交界處多“休止符”
1992年,南京經蘇州、上海、嘉興、杭州再至寧波的高速公路分段開工。江蘇先修蘇州至上海段,再修南京至蘇州段;而由于擔心上海作為地區經濟發展增長極,會從周邊吸收各種資源,造成周邊經濟弱化,浙江先修杭州至寧波段。上海已將高速公路修過楓涇省境,浙北嘉興卻等了5年,不能接通。
申蘇浙皖高速浙江段、安徽段2006年10月便已通車,但長50公里的江蘇段遲遲未能開工,整條高速公路被截斷。從浙北走該高速去上海,只能中途在湖州南潯轉入省道;高速路收益預期也被推遲。“各省間的高速公路都是各造各的,又沒有簽協議,往往只能靠協商解決。”浙北高速公路公司相關人士說,江蘇方面原本還要遲2年建造,后經浙江方面積極溝通,江蘇段2008年1月建成,整條申蘇浙皖高速通車。此外,在申嘉湖、杭浦高速公路等建設中也都曾存在“斷頭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