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扛起青島物流半壁江山
2009-6-10 2: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從市交通委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島市現有各類物流企業21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占63%,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占13%,股份制企業占18%。市交通委有關負責人說:“其中,76.6%的企業成立于近五年之內。”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青島市物流企業中企業資產總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占12%,年營業收入高于1000萬元的占23%,年納稅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占9%,有14家企業年納稅額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21%的企業業務輻射全球范圍,36%的企業業務輻射全國。
物流從業人員十余萬人
近幾年,青島市物流行業發展迅速,專業化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并發展壯大。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物流企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在這些企業中,一批品牌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成為行業發展的骨干力量。例如,海爾物流成為首家“全國物流示范基地”、首批3A級物流信用企業。青島利群集團成為全省銷售收入最高的物流商貿骨干企業。遠洋大亞、思銳物流等7家企業被評為全國物流百強企業。青島港集團、青島交運集團、青島國際機場和山東國運集團4家企業被評選為山東省服務名牌企業。遠洋大亞、交運聯運、山東振華、山東捷豐等25家物流企業被評為全市首批重點物流企業。
市交通委物流處負責人李巖說:“目前,全市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共十余萬人,其中有5000余名員工擁有物流師資格證。”青島80%的物流企業建立了經營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有22%的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全市擁有物流車輛13375輛,總載重量約95134噸。全市物流倉庫總面積656.4萬平方米,有34%的倉庫是機械化作業。
信息化水平提升競爭力
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標志,信息化技術也得以在我市物流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市大型物流企業基本實現了與我市區域性電子口岸聯網,遠洋大亞、青島港集團等企業投入巨資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并借助信息技術完成了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物流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另外,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條形碼技術和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等技術在物流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貨運經營業務全部網絡化管理的企業占36%。EOS系統(電子自動訂貨系統)、ASS(自動分揀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FID(射頻識別)、無線手持終端在很多企業也開始普及。
對此,市交通委物流處有關負責人說:“目前,信息化已經成為許多青島物流企業的真正核心競爭力。”
青島引來全國物流商
不僅僅是本地企業,作為全國十大物流城市之一,青島物流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吸引了一大批的國內知名的物流企業前來投資建設綜合性項目。比如,位于膠州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是鐵道部規劃的全國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被稱作是陸上港口。該項目位于膠州灣國際物流園,占地2064畝,主要服務對象是青島港和山東沿海各港,其功能主要是承接青島老港區、青島前灣港區以及煙臺、威海、日照、石島等港口集裝箱鐵路車流的儲存、編組,班列始發。計劃建設站場60萬平方米、站線鋪軌23.83公里。
記者從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青島市將重點推進25個物流大項目,總投資達68.7億元,預計年內中遠物流青島倉儲中心等5個新建項目可竣工投產。
目前,我國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中遠物流則同時在青島和黃島投資建設兩個物流項目。其中,中遠物流(黃島)項目主要建設保稅物流倉庫,集裝箱堆場,總投資2億元;中遠物流青島倉儲中心占地209.4畝,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現代化倉儲物流中心,總投資1.9億元。也正是在諸多物流大項目的帶動之下,青島物流產業進入新的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