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更要調結構
2009-5-9 1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季度各省區市經濟運行情況陸續公布,喜憂參半。喜的是,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11個一季度GDP增長達到兩位數,23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憂的是,幾乎所有超過全國GDP平均水平的省區市,投資增速也同時超過了全國水平,11個兩位數GDP增長的省區市后面也是兩位數的投資增速。
這意味著,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消費目前拉動困難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可以起到 “立竿見影”的效果,競相受到許多地區的集體追捧。“保增長”大有變味為“投資競賽”的隱患。
以中部地區六省為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3%,而同期全國的這一數據為28.6%,中部地區比全國平均高出5.7個百分點。
再比如同處東部發達地區的長三角,一季度江蘇GDP增長之所以能以10.2%遙遙領先于上海的3.1%和浙江的3.4%,正在于江蘇一季度高達23.6%投資增長,大大高于上海的1.7%和浙江的10.7%。
在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央提出的“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是一套完整的戰略部署。要實現“保增長”,的確離不開擴大投資,尤其在消費和外貿發揮即期作用相對困難的背景下,把投資工作放在較為重要的位置加以推進,無可厚非。
但是,這種投資的性質、內容和指導思想,絕對不能離開“調結構、擴內需”的目的,更不能離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引。我國經濟當前需要一定速度的持續增長,同時,更要利用應對危機從根本上調整過去一直制約我國經濟健康運行的結構問題,通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釋放內需以解決我國經濟內外需失衡的矛盾,各級政府應當將其實施的投資行為建立在這兩個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