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海外商標案的經驗與教訓
2009-5-8 2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4月23日上午,德國慕尼黑高等法院第29民事庭就中國百年老字號王致和商標被惡意搶注案進行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結果,要求搶注方———德國歐凱進出口公司停止在德國使用王致和商標,并撤銷其在德國搶注的王致和商標。王致和方面的代理律師說,正常情況下,此判決為終審判決。
【案情回放】
“王致和”海外商標維權案堪稱是中國加入WTO后,中華老字號企業海外維權第一案。2006年7月,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到德國注冊商標時發現,王致和腐乳、調味品、銷售服務3類商標已被其德國銷售代理商歐凱進出口公司在德國專利和商標局以30570147號注冊。雙方協商未果,2007年1月,王致和集團在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向歐凱公司提出起訴,追討商標權。當年11月14日,該法院一審判決,要求歐凱禁用此商標,并撤銷商標注冊。歐凱不服,于2008年2月向慕尼黑高等法院上訴。
2009年1月22日,慕尼黑高法開庭審理。王致和方面據理力爭,并出示了充分證據。而歐凱未能提出新的證據。法院提議調解,但被歐凱拒絕。
4月23日,慕尼黑高等法院的二審判決駁回了歐凱的上訴。王致和方面的德國代理律師沃爾夫岡對媒體說,王致和的主要目標是“禁用商標”和“撤銷注冊”,這一目標已經實現。高法的判決十分明確:如果對方不履行判決,繼續使用商標,將對其罰款25萬歐元,或者監禁其負責人6個月。
【專家說法】
第一時間完成國外商標注冊
最近幾年,中國在海外發生的各類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有大幅增長的趨勢,前不久剛剛發生的9家中國電池企業在美國337調查案中勝訴以及王致和商標案,極具代表意義。通過這幾起典型案件,中國企業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有意的啟發和寶貴經驗。
中國國際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副所長孟慶法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隨著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中國企業有必要將品牌保護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的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吃了不少虧。實際上,只要你的產品有市場,就一定會有人惦記,想辦法從中漁利。”
統計顯示,中國目前的專利與商標申請量均居世界第一,而商標申請量更是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自2007年起,外國企業向中國遞交的商標申請超過10萬件,而且仍在繼續上升。而中國企業向外國申請的商標卻很少,不超過1萬件,這與中國企業的數量及產品在世界上的占有率根本不成比例。
孟慶法說,其實,從成本核算上講,盡早將自己的品牌在相關國家取得注冊是十分劃算的。以日美等發達國家為例,通常取得一項商標的費用大約在2000美元,而歐洲的情況更加有利,只需大約3000美元,便可將一項商標同時注冊在歐盟的27個國家。如果選擇用《馬德里協定》國際注冊的話,費用會更低。如果中國企業錯失了第一時間在國外注冊的話,將可能面臨如下情況:一是自己的商標被他人搶先注冊;二是由于沒有商標,自己的合法產品在他國變成了不合法,將面臨法律起訴乃至被逐出該國市場的局面。
此時,不論是選擇撤消對方搶注的商標還是采取其他手段應對,所花費的人力、物力都將是巨大的,而且不一定有效。通常情況下,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參與司法程序的費用會很高,時間也會很長。此時此刻,面對冗長的訴訟程序和不斷寄來的律師賬單,涉訟企業會后悔當初為什么不早一步注冊商標。
隨時監控早期防御為上策
世界各國在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時大都奉行“公平與誠信”的原則。在世界主要國家參加的《巴黎公約》以及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中也都有對馳名商標保護的特殊規定。“王致和”是享有300多年聲譽的中華老字號,這是公認的事實。就本案及類似的案件來說,當中國企業發現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后,應如何處理?為此,孟慶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國企業,應采取主動發現及定期檢索的方法,以便及時發現自己的商標是否被外國企業搶注或遭到其他方式的侵犯。例如是否有人采用相近似的文字、圖形取得注冊,或在市場上實際使用等,發現得越早越有利。王致和食品集團是在向德國申請商標注冊時發現自己的商標被搶注的,屬于被動發現,但幸運的是時間較早。如果時間再晚幾年,情況會復雜得多,許多國家對于注冊較長時間的商標采取了較寬容的政策,即便這種注冊有不正當的成分。
———當企業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應立即采取行動,在第一時間向專業的律所咨詢應對方案,爭取盡早采取法律行動。大多數國家都有商標異議期,一般為3個月。如果在異議期之內對該申請提出異議,會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首先,對方的申請只是公告,并未獲得注冊,因此沒有權利對中方企業采取其他法律反擊手段。另外,該法律程序的費用相對商標取得注冊之后的訴訟程序費用要低得多。
———企業應重視平時的信息積累。要及時掌握自己相關產品在國內外的銷量、市場占有率、廣告宣傳投入、參加的各類會展等等。如果再遇到像王致和這類案件需要證明爭議商標的知名度時,這些資料會十分關鍵。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目前,中國已建立起一支龐大的知識產權代理隊伍,其中有一些代理機構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在應對國際爭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的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作到早期防御為上。遇到問題也不必憂慮,積極應對乃是最好的出路。